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是指胎儿分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ml,俗称产后大出血或产后血崩。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位居我国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通常估计失血量仅为实际失血量的一半,故实际发病率更高。
一、出血的临床表现
1、阴道出血量增加可能不会突然大量的出血,而是稳定出血直到产生严重的血量过低为止。亦或可能在数小时内导致大量的血液流失。不同原因的产后出血临床表现不同。
产道裂伤:胎儿娩出后立即出现阴道流血、颜色鲜红,可能为产道裂伤
胎盘因素:胎儿娩出几分钟后开始流血,颜色较暗,可能为胎盘因素导致
宫缩乏力或胎盘胎膜残留:胎盘娩出后出现流血,其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胎膜残留。
凝血功能障碍:若阴道出血呈持续性,且血液不凝,可能为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
2、子宫大且软产后24小时内,子宫应是个球状体;子宫底高度位于脐平或在脐下,且与腹部中线上。若子宫收缩无力则不容易触摸到子宫或感觉子宫很软;给予按摩时子宫呈硬的状态,一旦停止按摩子宫就会失去张力。
3、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出血时首先心跳加快,出血持续发生后血压才下降。当脉搏加快到-次/分及收缩压低于90-mmHg通常失血量已达全身血量的25-35%。
4、休克症状出血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妊娠期血容量、妊娠期血容量增加的多少以及分娩时的贫血程度。如果阴道流血量多或量少而时间长,产妇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头晕、脸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
二、准确判断病因和高危因素,预防产后出血的并发症
导致产后出血的直接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损伤和凝血功能异常。但临床上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产后出血往往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研究发现,分娩并发子宫收缩乏力约为5%,是至少80%的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5]。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的相关因素有子宫过度扩张(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感染、药物(子宫松弛剂)、产程延长导致的“子宫疲劳”、子宫内翻、胎盘残片滞留等。但是没有高危因素的产妇仍能发生子宫收缩乏力。应该谨记,子宫局部区域也可以出现收缩乏力或子宫可能没有达到最大程度的收缩,而这些难以在体格检查中发现。
损伤相关出血可能是由撕裂伤(会阴、阴道、子宫颈和子宫)、切口(剖宫产和会阴切开术)或子宫破裂所致。撕裂伤更常见于器械助产分娩后。特别是剖宫产后阴道分娩者容易出现较隐匿的瘢痕部位子宫破裂,产后需要仔细检查。
出血体质可能与血小板减少症或凝血功能缺陷等因素有关。获得性因素包括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如重度子痫前期,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低综合征,以及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和脓毒症等。由于存在很多亚临床的、隐匿性的出血体质产妇,故对一般治疗措施反应差的、无法解释的产后出血,应警惕致病因素可能为出血性疾病,特别是有月经过多史、有轻微创伤后过量出血史或有出血性疾病家族史的产妇,更应警惕。
三、产后的抢救措施
1、、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把握抢救时机,建立双途径静脉通路,尽可能用留置针头,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变化。视病情掌握正确的静脉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导致急性肺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最好予以面罩给氧,流量为4-6L/min,观察氧疗效果,如面色、指甲是否红润,呼吸是否平稳。
2、产后出血易发生休克一旦发生休克,护理人员一定要冷静、镇定,在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子宫复旧的同时报告医师,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立即急检血型,采配血,应在短时间内补足失血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精确测量出血量并详细做好记录。
3、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使子宫壁血窦闭合。协助医师完善各项检查,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出血停止、休克纠正后应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宫复情况和阴道流血量,产房观察2h后无异常可回病房。
现代产科与助产服务体系导乐、助产士门诊、孕妇学校、母乳喂养、产后恢复、月子中心专项培训6月23-29日在北京开班,学员完成规定课程考试合格后,颁发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CHST岗位能力证书》——母婴保健师,其有效性可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小儿白癜风能治好吗白殿疯病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