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参加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举办的“重庆市首届助产技术培训班”的第18天,也是理论学习后进入临床实践的第一天。
7:55,我们5名学员跟随护士长黄萍到了住院部三楼的产房大门外,在听完了相关制度和流程后,我们换好洗手衣走进了产房。
产房里有3名待产的孕妇,每个人身边都守着1名助产士老师,有的老师正在给孕妇喂早餐,有的老师在给孕妇讲解分娩知识、指导呼吸,夜班老师拿着病历在低声跟白班老师做待产情况交接……整个产房安静而有序。
助产士扶着待产孕妇走动,为自然生产做准备。↑
8:10,接班的老师们开始一一跟管理产房的副主任医师王雪燕沟通孕妇情况,我在旁边越听越紧张,越听越担心。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我很清楚,孕妇产程进入活跃期以后如果胎儿仍然处于枕后位,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紧接而来的是产程停滞、难产,甚至中转剖宫产。我偷偷环视了一下几位老师的表情,却没有看到想象中的眉头紧锁、焦躁不安,她们的脸上仍然挂着笑,眼神里也没有犹豫和焦虑。
大家聚在一起简单交流讨论后,纷纷回到自己负责的孕妇身边开始帮助她们更换体位和姿势,采用自由体位纠正胎儿胎方位。和身边的孕妇相比,老师们一个个看起来都格外娇小,陪伴在孕妇身边的姿态却显得异常高大,值得信赖。她们扶着孕妇走动,宫缩疼痛时将孕妇抱在怀里安慰,称呼孕妇都是“乖乖”、“幺幺”、“宝贝”。
12:17,今天的第一个宝宝健康地出生了,重g!
助产士正在为刚出生的宝宝处理脐带。↑
13:00,病房用推床送进来一位经产妇,该孕妇4年前曾在市妇幼成功分娩过一个男孩儿,体重g,因为会阴条件不好做了会阴左侧切开术。本次临产时间不长,宝宝估计g,孕妇因为宫缩疼痛和担心再次侧切而焦虑不安,在产床上不断翻动、呻吟,不肯配合检查。
只见助产士刘川峡老师温柔地拨开孕妇脸上的乱发,抚着孕妇的额头说,“乖乖,你告诉我哪里最疼?我帮你揉一揉,你放松一点,不要担心,我会尽量帮你。”孕妇在她的安慰和帮助下采用了左侧卧位,刘老师一边帮孕妇按摩腰骶部缓解不适一边低声跟孕妇说话,很快孕妇就安静下来了。
13:30开始正式上台接生的时候,孕妇能够配合宫缩正确用力了,但仍然不能保证宫缩时不动以配合刘老师保护会阴。看着孕妇会阴左侧的侧切口瘢痕和长度仅有2-3cm的会阴体,刘老师温柔地对孕妇说,“没关系,宝贝,你已经很棒了!你想怎么动都行,但是一定要在宫缩的时候温柔地呼气。记住,要温柔地对待你的宝宝,我会配合你的姿势和宫缩来保护你和宝宝的。”
13:44,一个体重g的男孩儿哇哇大哭着出生了,产妇会阴I度裂伤,出血少。刘老师将宝宝身上的羊水和血迹擦干后放到了妈妈腹部,同意了妈妈拥抱宝宝的要求。看着脸上挂着笑容的妈妈将宝宝直接抱在了怀里,我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了自由体位自然分娩的真正含义。
助产士喂生产孕妇喝水,摸着产妇的头给她鼓励,并安抚她的情绪。↑
怀抱着刚诞生的宝宝,产妇忘却了生产的艰辛,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14:30,邓光霞老师负责的那名左枕后位的孕妇,宫口开全已2.5小时,宝宝的胎方位却没有往我们预期的方向转动,仍然是持续性枕后位,但宝宝的头下降较为理想,胎心在正常范围。副主任医师王雪燕审慎评估后,认为可以产钳助产分娩。将此方案与孕妇和家属沟通取得同意后,助产士老师们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准备。
14:43,助产团队的5名医生和助产士全部到位,负责新生儿复苏的新生儿科医生也站到了预热好的新生儿抢救台旁。
14:54,一名体重g的男宝宝在产钳助产下诞生了。宝宝肌张力差,呼吸弱!产房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新生儿科李刚医师冷静沉着地带领3名助产士老师开始进行新生儿复苏,清理呼吸道、气管内吸引、气管插管下正压通气,一切都如同演练一般标准、有序。很快,宝宝建立了自主呼吸,肤色红润,肌张力恢复,开始哇哇大哭。
当王老师和刘老师把包在襁褓里的宝宝抱到产房门口的时候,宝宝的爸爸激动得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是一直反复对老师们说着“谢谢!谢谢!”。
产房实践的第一天,8:00—17:30,6个宝宝成功健康分娩。我们见到了自由体位纠正胎方位的效果,目睹了自由体位单手保护接生、枕后位产钳助产、新生儿抢救复苏。这是充实的一天,也是充满风险的一天,有惊心动魄,有紧张不安,但更多的是快乐和感动。
产房助产士老师们的一举一动,让我为自己是一名助产士而自豪,也更加深刻得体会到这份工作责任重大。作为助产士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助产水平和接产能力,才能保障产妇和宝宝的安全!我们充满爱和温暖的鼓励,才能给她们带来美好的分娩记忆!
来源: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
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END
生殖医学空间征稿启事
稿件需原创,无版权冲突;稿件一经录用,立即支付稿酬。
征稿涉本学科经验心得、行医生涯感悟;亦或者医疗热点、临床诊疗、患者教育等方面有独到见解或观点。
白癜风该怎样治愈白癜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