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神经调控方法:3D打印辅助下的阴部神经调控!医院盆底中心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科盆底中心吕坚伟教授团队在《FrontiersinNeuro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一种新的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神经调控方法:3D打印辅助下的阴部神经调控的研究论文(NeuromodulationofthePudendalNerveAssistedby3DPrinted:ANewMethodofNeuromodulationforLowerUrinaryTractDysfunction,DOI:10./fnins..)文章报道采用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获得了肯定的临床疗效,同时创新地将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定位技术应用在阴部神经刺激电极植入的手术过程中,解决了阴部神经刺激疗法的精准穿刺定位及电极固定困难的难题。
文章作者顾寅珺介绍:神经调控是一个新兴的医学领域,它已被证明是多种盆底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如膀胱过度活动症、间质性膀胱炎和神经源性膀胱。
盆底疾病的神经调控主要采用骶神经调节。骶神经调节疗法(SacralneuromodulationSNM)是由Schmidtetal.()提出用于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的选择。年,中国正式启动了“SNM疗法”的大规模推广。近5年来,国内有近60家中心开展了SNM临床研究,国内也有多篇临床文章报道了SNM的疗效和预后。
研究人员也在积极探索其他盆底神经和周围神经作为新的调节靶点,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和减少相关并发症,如阴部神经和胫神经。阴部神经是刺激盆底肌、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盆腔脏器的主要神经之一,由从S2—S4神经根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它是一种混合神经,包含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纤维。由于阴部神经没有固定的骨性定位标记,所以手术定位和穿刺都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精确、可逆、高效、微创的阴部神经穿刺定位方法。3D打印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医学的各个学科。国内也有相关研究提出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骶神经调节,以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效果。
吕坚伟教授团队在本研究中,将尸检数据与患者盆腔和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数据相结合,实现个性化的手术设计,在3D打印导航穿刺模板的引导下植入刺激电极,实现了对阴部神经的神经调控。
阴部神经穿刺定位、导航模板设计和3D打印
研究团队采用两种方法定位阴部神经。一、尸体解剖定位,从尸体解剖上以穿刺针与阴部神经有最大接触面积为要求进行穿刺。发现从S4骶孔平面、骶骨旁开1cm处为进针点,往同侧坐骨结节穿刺可使穿刺针与阴部神经有较大接触面积(图3)。二、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下的穿刺,通过融合骶骨CT图像与盆底MRI神经图像获得患者真实的盆底图形,在图形上以穿刺针与阴部神经有最大接触面积为要求设计穿刺针道。(图4-6)。
a:患者术中体位及x线透视;b:术中3D导航模板演示图。
a、b:x线45°侧穿刺护套及电极位置;c:x线会阴神经电极正位;d:x线会阴外侧神经电极位置
研究结果
共有16名患者纳入研究,手术中同时置入骶神经电极及阴部神经电极,通过症状改善程度决定永久刺激器是否置入。16名患者中,7男、9女;平均年龄50.56岁;共有会阴部疼痛7例,尿频、尿急3例,排尿不畅6例;5例没有置入永久刺激器,2例植入骶神经,9例植入阴部神经。(表1)
结果显示,16名患者中的疼痛好转情况要分别优于尿频好转情况及排尿不畅好转情况,分别为(6.33±1.63)VS(3.71±1.95)VS(4.25±1.71)分,但同时阴部神经刺激对尿频及排尿困难也有效果。提示我们阴部神经调控对于盆底疼痛的患者可能有更好的效果。但阴部神经调控并不单一只对疼痛有效果,对尿频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在研究中疼痛好转情况要优于尿频好转情况及排尿不畅好转情况可能的原因是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要优于尿频及排尿不畅。同时在刺激的参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阴部神经调控是治疗盆底疾病的一种新方法。它对疼痛、尿频和排尿障碍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疼痛可能效果更优。研究团队创新地利用尸检数据和患者骨盆和神经影像学数据的结合,开发了一种个性化的刺激电极穿刺路径。通过在3D打印导航的引导下植入刺激电极,实现对阴部神经的神经调控。
3D打印导航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二期刺激器植入转化率,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附加器官和血管的损害,增加电极植入的准确性,并且可以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这是一种准确、可逆、高效、微创的手术技术。
作者简介
顾寅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医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年加入南院泌尿科,现为国际尿控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神经源性膀胱、骶神经调控术及泌尿科穿刺治疗技术。近期发表及参与国内外论文5篇,立项课题2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2项已获专利证书)。
通讯作者简介
吕坚伟,博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尿失禁及盆底重建诊治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女性泌尿学组全国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整形协会生殖整复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促会盆底康复学组副组长,北美国际尿失禁及盆底手术培训中心主任,上海医学会尿控及整形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泌尿神经调控学组委员。
从事女性盆底、功能泌尿领域20年,至今已完成压力性尿失禁微创手术余例,手术成功率达98%以上;同时也是国内较早研究间质性膀胱炎/盆腔疼痛的学者之一,年首创“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的鸡尾酒疗法。近年来致力于骶神经调控工作,已连续五年手术量全国第一;年全球首创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骶神经调控精准手术中,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年获得上海医学会泌尿分会“年度风云人物奖”。年11月获中华医学会泌尿分会女性泌尿最高奖—“女娲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女性尿失禁、女性性功能障碍、慢性盆底疼痛、盆底松弛、神经源性膀胱以及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等盆底相关疑难疾病。
长按识别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