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声为助产士正名

曾经有一次,那个时候我正在吃不知道谁旅游带回来的“老婆饼”,同事见了说,老婆饼里又没有老婆,你吃这么带劲?

呃……差点被噎死的我,吞了一大杯水,缓过劲来,回了一句:你不能助产,叫助产士干嘛?

然后,我差点没有然后……

图片来自网络

助产士的来由以及为什么需要助产士

与其他所有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婴儿的出生过程更具危险性,仅从分娩时间上看,人类就要长得多。人类学家凯伦·罗森伯认为,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母亲无需帮助就能完成分娩过程的。类人猿的胎儿进入骨盆时,胎儿头部的长轴与母亲骨盆的长轴同向,并在通过产道的全过程中头部面向不变(即头部不会发生旋转),所以它们的分娩相对比较简单。人类则不然,人类的产道是一条截面不断变化的隧道,从这三个截面的周长上看,中骨盆最小,出口平面最大。

很明显,对人类胎儿的大脑袋怎样通过产道有一个限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灵长类动物大脑的迅速生长是在出生之前,而现代人的脑则在出生后的婴儿期还有一个继续生长的过程,直到周岁时,脑的生长才慢下来。所以从脑的发育上讲,人类的妊娠持续21个月。

尼安德特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更后的阶段,大约距今13万年到16万年,他们具有同现代人一样大小的大脑,甚至比我们的更大的一些。罗森伯认为,他们的分娩过程中已包括胎头旋转,在出生时胎头面向母亲背侧(有趣的是,类人猿胎儿无一例外都是枕后位娩出的,因为类人猿的骨盆实在是太宽敞了)。由于大脑增大,以及这种胎头的娩出方式,导致了尼安德特人分娩的困难和对助产士的需要。

所以,助产士有着辉煌的过去,她的存在远比医生和护士要久远的多,在十几万年前就存在,在人类发展史上绝对可以秒杀其他任何职业。

图片来自网络

助产士历史的演变以及尴尬的定位

“助产士”这个词原意是“跟女士在一起”,不过在法国,助产士这个词就成了“sagefemme”,意思是“圣女”(个人认为很好的一个称呼)。

助产士一开始不仅仅是接生,还能做很多专业工作,助产士还能进入管理部门、委员会、教育、政治、质量保证、检视以及研究等各个领域。

但是在中世纪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大部分都是女性的助产士被医生(大部分是男士,好惭愧的说)控告为女巫,因为医生的职业受到了威胁。然而,当医生试图学习分娩过程中的生理学以赶上助产士的水平时,女性却无法接受到医生的培训。因此,虽然助产士有丰富的专业经验,还是被认为是接生是的次等选择。

在英国,助产士最后只能处理简单的“正常”分娩;和英国同行相比,美国的助产士为了生存所作的斗争就相当不成功了,随着时间的发展,美国助产士注定要消失在历史舞台上。因为她们没有接受正式的训练,并且从年起助产被视为非法活动,产妇改由受过特殊训练的产科护士来护理。

国内这种情况可能好一些,据我所知,老一辈的助产士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不仅仅会接平产,还会产钳、头吸、内倒转、外倒转、新生儿窒息复苏等,有时候剖宫产还能直接秒杀主刀帮助挖头、缝合……甚至很多产科医生的接生技术都是向助产士学的。

我也算是助产士被各种限制的目击者,不知道是不是学习国外的趋势,国内也沿袭了国外对待助产士的一套,助产士被告知不能擅自干预产程、不能处理难产、不能有处方权……

而且,助产学仍从属于护理专业,既非独立学科,也无专业体系,助产士仍从属于护理专业,在注册和职称晋升上,助产专业对应的体系尚属空白。

图片来自网络

社会欠助产士一个未来

上海市第一妇婴段涛院长曾经很有意思地比喻:产房是家,助产士是妈,产科医生是爹,麻醉科医生和新生儿科医生是叔叔和阿姨。

他说“家里平时是妈(助产士)管理,是妈(助产士)说了算,如果是顺产,一切是妈(助产士)说了算,爹(产科医生)别老是去插手,哪里凉快哪里去待着,不过不能离开家(产房)。”

然而,事实是,这个妈肯定是后妈,不受待见,很多时候是没有自主权的;反而这个爹肯定是亲爹,事必躬亲,被赋予了太多职能;后妈是心累,事事都得记录、得汇报;亲爹是肾亏,跑过来跑过去,上气不接下气却发现屁事没干。

后妈和亲爹于是就成了产房的一道永恒的风景,不是相爱,就在相杀,实事没做多少,记录倒是写了不少。

助产专业“边缘化”现状令人堪忧,然而危机意味危险中蕴含生机。正是有这些不足,才有不断发展进步的潜能。

年,美国助产护士协会、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和美如产科医师学会护士委员会共同发布一份关于孕产妇保健的联合声明,首次助产护士通过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的官方认证。临床助产护士参与11个领域的实践,实践范围包括新生儿照护、怀孕诊断,提供妇女怀孕期间的照护;可以实施臀位分娩、多胎妊娠分娩、手动取出胎盘;修复三度裂伤和会阴侧切、修复四度裂伤和会阴侧切;签署出生证明;即时新生儿护理、提供新生儿照护、执行喉镜插管、执行例行的身体检查;提供产后护理,让产后妇女出院;计划生育指导,对口服避孕药的使用给予处方和监督,给予子宫内避孕器,并提供后续照护以及妇科病史和体格检查。

年,美国颁布第一部助产学会助产护士伦理法典;年,《助产学和妇女健康杂志》出版发行,年,《产科医师和注册助产士实践范围的联合声明》颁布,这个文件意味医师和助产士享有平等地位。

同时期,《全球助产现状和助产》发布,倡议政府增加助产人数,在政府支持下改善职业路径,激励助产教育、改进助产士招聘及容留机制减少助产士在非临床任务上的耗费;发展助产教育、制定规章制度、成立专业助产协会,提高助产胜任力。

国内助产士的演变,是医学的一个浓重缩影:很大程度上,国内的医学是在照搬照抄国外;指南如是,法律如是,医生如是,护士如是,助产士亦如是……

图片来自网络

幸好,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一切都在改变,国内的产程大样本数据在统计,国内的指南越来越有自己的特点……

只是希望,既然前面已经走了不少弯路,纠错的路别走的太慢,太慢,有些人就老了。

声明:

文章系本平台转载发布,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请发送邮箱:diyi_fuchan

ibabygroup.cn

来源

拿铁大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wth.com/wadzz/128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