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泰茶庄
用天同修
《黄帝内经》
年1月7日,冬月廿四,庚子年,己丑月乙卯日,週四,第02週,黄帝纪元四千七百一十七年,二九第9天,大家早上好!
今日分享内容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tà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
会阴之脉就是任脉穴的穴位,在大便前,小便后,任、冲、督三脉所会,所以叫做会阴。任脉由此行腹,督脉由此行背,所以令人腰痛。因为邪在阴分,所以会阴之脉病变令人腰疼的时候,疼痛发作时病人就会不断地出汗,汗出尽了,干了导致津液消亡,所以令人欲饮,饮水多了就会阴气下溢,令人坐卧不安,所以欲走。漯tà漯然是不断出汗的状态。
直阳之脉是指足太阳膀胱经在下肢直行的一段经脉,侠脊贯臀,下至膕中,循腨过外踝之后,径直而行者,所以叫做直阳。蹻为阳跷就是申脉穴,郄是委中穴。这个脉上之穴,在蹻上,郄下,相去约五寸而横居其中,就是承筋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在承筋穴或左或右,查看血络充盈盛满的脉络,针刺出血。
申脉穴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
飞阳之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别络飞扬,为十五络脉之一。名曰飞阳,即从飞扬穴处由足太阳经脉分离出来,在踝关节上七寸(飞扬)处分出后走向足少阴肾经。飞阳之脉令人腰痛时,痛处的经脉经常怒张肿胀,往往疼的病人产生悲伤感和恐惧感。这是因为足太阳膀胱经脉络肾,别脉当心入散,故甚则悲以恐,因为悲生于心,恐生于肾。
应当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足少阴肾经之前与阴维交会之处,就是筑宾穴。
筑宾穴的筑通祝字,为庆祝之意。宾就是宾客。筑宾穴名意指足三阴经气血混合重组后的湿凉水气由此交于肾经。筑宾穴的物质为三阴交传来的湿凉水气(足三阴经气血在三阴交穴混合后既无热燥之性亦无寒冷之性),性通肺金之气,由此传入肾经后为肾经所喜庆,筑宾穴受足三阴经的气血如待宾客,所以名叫筑宾。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请大家注意保暖防寒,调心??
END
以上内容来自吴德泰第十二代传人吴成昊先生的每日黄帝内经分享
扫码加入群聊
同修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