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的前世今生悲伤中的希望,数

“那是火,那是烧熔的铅,那是一千把插在我心上的刀子啊!”

——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

法国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6:30,北京时间16日凌晨00:30,位于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屋顶突发大火,现场浓烟滚滚,巨大的灰色烟雾弥漫天空,一个民族,几个时代的艺术被吞噬在熊熊大火中,标志性的尖顶轰然倒塌。

无数的法国民众聚集在塞纳河畔,为这见证过人类年历史文明的古迹祷告。他们满眼含泪跪在地上,悄悄地唱着拉丁语中的AveMaria,祈祷着奇迹的发生。

根据巴黎消防部门的消息,约有名消防员和6架云梯参与到救火作业当中。由于建筑历史久远,标志的尖顶在当时的建造技术中只能用木质结构搭建来减少承重,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目前,巴黎圣母院的主体结构包括两座钟楼得以在火灾中“幸存”。

那么巴黎圣母院究竟为何能够成为无数人的精神向往?

此次大火到底烧毁了什么?

留下了什么?

这些问题开始不断地萦绕在人们之间。本文就将带领读者回顾巴黎圣母院的艺术价值,看灾难下的遗憾和幸运。

巴黎圣母院的

文化和历史价值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年,由法王路易七世主持建立,持续两个世纪才完工,是法国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它矗立在塞纳河畔,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其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被誉为“由巨大石头组成的交响乐”。它以其成熟完美的哥特式艺术风格、细节上隐藏的宗教符号和在法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成为了最受人们喜爱的世界建筑艺术瑰宝。

最杰出的哥特式建筑

最动人的比例之美

哥特(Gothic)风格原是德国哥特族人的建筑风格,在诞生之初并没有名字。历史上,哥特族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因此,当15世纪文艺复兴兴起时,为了拥护振兴古罗马文化而对曾摧毁帝国的哥特民族难以释怀,最终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便将中世纪艺术风格称为“哥特”意为“野蛮”。

哥特式建筑风格中,直观的特点即为“高耸消瘦”,以尖拱和肋架拱顶为基本构件,表现出神秘、哀婉和崇高的强烈情感。它无限接近天空的尖顶设计寓意迎着神恩之光向着天国飞升。巴黎圣母院外部的扶壁、墙面、塔都是垂直向上的尖顶设计,让整个外形充满着向上的升腾感。巴黎圣母院内部的两列长柱子的排列也颇有讲究——两列柱子距离不到16米,而柱子高达24米,直通35米高的屋顶,形成了狭窄而高耸的空间,给人以向天国靠近的幻觉。

哥特式建筑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比例之美,而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和谐的。整体来看,它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而细节上,立柱和装饰带又将立面切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从上到下分成三段的话,在装饰上它也饱含寓意——最顶端的两个钟楼里放着两个大钟和八个小钟组成的钟琴,传说由钟楼怪人守护。中间是非常著名的大玫瑰窗,将阳光折射成斑斓的颜色映在教堂内部,营造一种梦幻的光影。底层是最为华丽的三扇大门,左右为圣母玛利亚和圣安妮雕塑群组,中间为最后的审判雕塑群组。这些雕像层层排列,越往里层越小,更加在视觉上对空间进行了延展。

数字、符号和光下的

宗教信仰

哥特教堂的存在不仅是艺术的载体,更是当时人们精神的寄托和象征。它通过光与色彩的美学体验,配合数字和符号的隐喻,对宗教的信仰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圣母院的内部若从平面图上看,可以看出是一副基督受难图的十字抽象展示,而最东端的圣坛则象征基督的头部。值得一提的是,圣坛摆放的位置并不是十字区正中间,而是略微向西偏离一点,这象征这基督钉在十字架时低垂的头颅。这样的细节让人不禁赞叹中世纪的建筑师们对体现宗教性的良苦用心!

此外,整个教堂对光影的运用可以说是出神入化。在基督的世界里,光明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它可以照亮蒙昧者,为迷途的人指引方向。他们用五彩斑斓的玻璃窗花,就像上帝通过圣母投射向世界的七美德一样,把日光洒向圣母院内虔诚膜拜的人群。

然而,若因此你觉得圣母院为奢华的富人建造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没有印刷术、文字教育不够普及的年代里,这些绚烂的玻璃窗花和精致的雕塑就承担起了圣经的职能。正如圣丹尼斯教堂的院长修建第一座哥特教堂时所说:“窗上有画,为的是让那些目不识丁、无法阅读圣经的人看到他们需要相信的一切。”

除了光影的运用外,巴黎圣母院对数字的运用也是值得考究的。数字3,4,7,12就像解开圣母院含义的钥匙。

3:数字3代表着神圣的三位一体,是基督教三大宗派的基本信条,代表着圣父、圣子和圣灵同为一体。

4:数字4则是由3衍生出的第一个数目,象征着受造和繁衍。所有与受造有关的食物都有四,例如一年四季,四大方位等等。

3+4=7:数字7是神的完全,也是今天的完全,象征人与神合在一起。古希腊认为天上有7大天体——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而上帝创世也是用了7天,就连音阶也是7个一组可以谱写无限的乐章。因此,7就像是与上帝沟通的一个窗口数字,神圣又强大。

3*4=12:数字12与7一样是属于神的完全,却是永世的完全,象征着神和人调和在一起,永远合一。圣经中也有12门徒的故事

了解了数字的含义后,就会发现圣母院无处不在的数字隐喻。例如,玫瑰窗花上方12道细密联拱和12个小圆形与松子形的镂空装饰,都是象征着耶稣的12门徒。以南窗为例,中心是基督的单人像,紧挨着的是4个小圆的环绕,以此向外延展出4层圆圈,其中第一个圆圈由12使徒的12圆环组成,继而分别是24个著名殉道者和24个著名圣女。

年风雨历史的见证

除了哥特式的艺术成就,巴黎圣母院还是法国文明的空间起点,是巴黎城市的地理开端。站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可以远望圣米歇尔山的雪白,可以近看蓬皮杜的红黄蓝。它见证着法国年来的动荡与兴衰。它走过路易法王的执政,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年12月,拿破仑在这里加冕称帝,年巴黎解放之后戴高乐将军在巴黎圣母院感谢圣母庇佑;年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教堂的周年纪念仪式。

年,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将这座神圣美好的建筑推广到全世界。它以离奇和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和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的爱情故事。它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是浪漫主义作品中一座里程碑。也因此激发了全世界人对它的美好想象和向往。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曾写到:“时间和人使这些卓绝的艺术遭受了什么样的摧残?关于这一切,关于古老的高卢历史,关于整个哥特式艺术,现在还有什么存留给我们呢?”没有人会想到,百年后的今天,这句话将如此应景。大火下,还有什么是命运留给我们去珍惜的呢?

大火带走了什么

又留下了什么?

央视记者邹和义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火灾主要伤及的是巴黎圣母院主体顶层部分,因为它是由木梁构成,每一根木梁取自一棵树,也被称为“森林”,在此次火灾中损毁严重。其次,塔尖倒塌。另外,火灾还造成尖顶之上的风向标损毁,其中一些十七世纪的名画可能遭到损毁,修复难度大。”

然而幸运的是,巴黎圣母院主体结构保存了下来,双塔钟楼、耶稣受难荆棘冠、路易九世的一件长袍,以及三部管风琴等幸免于难。颇为巧合又值得庆幸的是,塔上的16尊青铜雕塑(包括基督的12个圣徒和4个天使)在发生火灾前5天,刚好被拆卸下来进行修复工作。这是雕塑放上去之后年以来第一次修复,想不到,这一举动在5天后竟成了极为预见性的举措。

目前,法国政府已经在积极筹款进行修复,但愿这样的幸运能够在接下来的搜救和修复中持续下去,让巴黎圣母院重见光明。

“它为出生而鸣,它为死亡而鸣,日日夜夜,时时刻刻。”

——歌剧《巴黎圣母院》

在大火的悲鸣里

愿圣母院浴火重生

重见光明

此篇文章刊登于《澳中商圈》年5月刊,特别报道SpecialReport,P8-P13.

                







































白癜风的外用药
白癜风能除根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wth.com/wahl/109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