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常见问题及处理

产褥期便秘

产后因卧床休息、产褥早期腹肌、盆底肌张力降低,容易发生便秘。应鼓励产妇多吃水果、蔬菜及早日下床活动,若发生便秘,可口服乳果糖、小麦纤维颗粒促进排便,必要时可使用开塞露通便。

产后宫缩痛

在产后因子宫收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一般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二胎、三胎等),哺乳时疼痛加剧,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若疼痛严重,可予局部热敷等缓解疼痛。

会阴伤口处理

分娩后有些产妇会出现外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3日内逐渐消退,必要时可使用硫酸镁局部进行冷热湿敷。轻度会阴裂伤或者侧切伤口缝合,多于产后3-4日内愈合,无特殊交代不需要拆线。回家后通常选用对外阴无刺激的消毒液清洗外阴,每日2-3次,平时应尽量保持会阴清洁及干燥,定时更换卫生巾。若出院后会阴伤口疼痛无缓解或加重,局部切口出现红肿、硬结或异常分医院检查伤口愈合情况。若伤口感染,应提前拆线引流或行扩创处理,并定时换药。

剖宫产伤口处理

大部分剖宫产切口都选择美容缝合,医生没有特殊交代的无需拆线。伤口愈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刺痒,切忌搔抓。回家一周内勿弄湿皮肤,以防伤口浸透;术后一周左右即可将贴在伤口的敷料去掉,并可洗澡;一旦伤口出现局部的红、肿、热、开裂等现象,或者出现脓性分泌物,又或者全身发烧,数周还没有愈合的现象等,医院就诊。

此外,多吃水果、鸡蛋、瘦肉等富含维生素C、E及氨基酸的食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表皮代谢功能,切忌吃辣椒、葱蒜等刺激性食物。

正常恶露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为-ml。

血性恶露,持续3-4天。浆液性恶露,色淡红,一般持续10天左右。白色恶露,色泽白,质粘稠,约持续3周干净。

若出院后恶露不尽,出血量超过平时月经量最多的时候(对经量正常的人而言),或有发热、伴有恶露臭味,产后42天仍医院进一步就诊。

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合适的天然食品,对母婴健康均有益,各级组织、家庭及个人都应该提倡、支持母乳喂养,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提倡母乳喂养2年以上等纳入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之一。

母乳喂养每次一般为20~30分钟,以母婴舒服的体位进行哺乳。哺乳前,母亲应洗手并用温开水清洁乳房及乳头。哺乳时,母亲及新生儿均应选择最舒适位置,每次哺乳后,应将新生儿抱起轻拍背部1~2分钟,排出胃内空气以防吐奶。乳汁确实不足时,应及时补充配方乳。

如遇下列问题应及时处理(1)乳胀:多因乳房过度充盈及乳腺管阻塞所致。哺乳前湿热敷3~5分钟,并按摩乳房,频繁哺乳、排空乳房。(2)催乳:若出现乳汁不足,鼓励乳母树立信心,指导哺乳方法,按需哺乳、夜间哺乳,适当调节饮食,喝营养丰富的肉汤。(3)退奶:产妇不能哺乳,应尽早退奶。最简单的退奶方法是停止哺乳,必要时可辅以药物。常用的退奶药有:①生麦芽水煎当茶饮;②芒硝外敷乳房;③维生素B。甾体激素、溴隐亭等退奶药物不推荐作为一线药。(4)乳头皲裂:轻者可继续哺乳。哺乳前湿热敷3-5分钟,挤出少许乳汁,使乳晕变软,以利新生儿含吮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哺乳后挤少许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短暂暴露和干燥,加强护理。皲裂严重者应停止哺乳,可挤出或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后喂给新生儿。

判断乳汁分泌量是否充足判断母乳充足的主要标准:①每日满意的母乳喂养8次左右;②婴儿每日排尿5~6次,排便2~4次;③婴儿体重增长及睡眠情况良好。

母乳储存的条件:无法直接哺乳,可将乳汁吸出,储存于储奶袋中,20~30℃保存不超过4小时,4℃不超过48小时,-15~-5℃可保存至6个月。

不宜或暂停母乳喂养的指征:主要包括母亲患传染病急性期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的产后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婴儿患有乳糖不耐受症等不宜进行母乳喂养的疾病,另外母亲酗酒、暴怒、服用对婴儿有影响的特殊药物等。

产后复查

产后检查包括产后访视和产后健康检查两部分。产妇出院后,由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在产妇针对产妇一般情况、哺乳情况,子宫复旧及恶露、会阴及剖宫产切口等进行访视和指导。

产妇应于产后6医院常规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前者主要测血压、脉搏,查血常规,了解哺乳情况,若有内外科合并症或产科并发症等应作相应检查;后者主要观察盆腔内生殖器是否已恢复至非孕状态。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wth.com/wahl/12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