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所说的“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是使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分娩镇痛可以让准妈妈们不再经历疼痛的折磨,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让她们在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得到休息,当宫口开全时,因积攒了体力而有足够力量完成分娩。
在第一产程宫缩期间,产痛完全来源于子宫及其附件。主要是由于宫缩期间宫颈和子宫下段扩张以及所伴随的伸展、牵拉和可能的撕裂损伤所引起。第二和第三产程疼痛。一旦子宫颈口开全后,来自宫颈的刺激减少,但是宫体的收缩和子宫下段扩张仍然引起相应区域疼痛。此外,先露对盆腔内疼痛敏感结构压迫愈来愈大及骨盆出口和会阴逐渐扩张,随着产程进展会阴扩张逐渐加强,使筋膜和皮下组织极度伸展,会阴部骨骼肌肉张力进一步增大,或者外阴裂伤,这些均为新的疼痛源。与其它部位的躯体表面一样,会阴部的疼痛是一种定位明确的锐痛,可通过对会阴部神经阻滞消除疼痛。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不仅会严重影响产妇的情绪,而且会消耗体力,给产妇带来了巨大的身体痛苦,部分产妇甚至会由于宫缩乏力出现产程延长、胎儿窘迫等现象,因此,对产妇给予有效的分娩镇痛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镇痛方法包括药物性和非药物性,其中,药物性镇痛主要有椎管内镇痛(包括连续硬膜外镇痛和腰-硬联合镇痛)、吸入性镇痛、全身使用阿片类药物和局部神经阻滞。
1.椎管内镇痛
(1)连续硬膜外镇痛: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影响小,产妇清醒能主动配合,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娩镇痛方法之一,并且当分娩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需实施紧急剖宫产时,可直接用于剖宫产麻醉。
(2)腰-硬联合镇痛:腰-硬联合镇痛是蛛网膜下腔镇痛与硬膜外镇痛的结合,此方法集两者之优点,起效迅速、镇痛完善。
2.吸入性镇痛
首选一氧化二氮(N2O,又名氧化亚氮、笑气)。该方法的优点是起效迅速、作用消退也快;对胎儿抑制作用轻微、不影响宫缩及产程;血压稳定、不刺激呼吸道。缺点是宫缩频繁时镇痛效果不理想;N2O有30~45秒的潜伏期,吸入后作用有延迟,从而影响镇痛效果;N2O可污染空气,长时间吸入可抑制骨髓。
3.全身使用阿片类药物
当产妇椎管内分娩镇痛方式存在禁忌时,才选择静脉分娩镇痛,医院救治条件选择,特别要在麻醉医师严密监测母体和胎儿的生命体征变化,以防危险情况发生。
年1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在全国范医院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工作,并于年1医院名单。试点范围为具备产科和麻醉科诊疗科目医院、妇幼医院。
以上内容节选自《全国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系列教材——疼痛专业》,本书介绍了疼痛理论知识,包括疼痛的概念、疼痛的临床分类、疼痛的发生机制、疼痛的病理生理、疼痛治疗的进展、常用疼痛治疗药物。疼痛诊疗临床技能,包括疼痛诊疗的伦理观、疼痛的临床诊断、疼痛的临床评估、特殊人群的疼痛治疗。以及常见疼痛药物治疗实践技能,对围手术期疼痛、分娩疼痛、神经性疼痛、骨关节疼痛、内脏痛、癌痛六种疾病的概述、药物治疗原则、药物治疗策略、治疗药物特点以及监护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更多精彩内容
请戳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