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名副其实的“女性杀手”
据《WHO世界卫生组织全球HPV报告》指出:宫颈癌排女性癌症第4位每年新增病例52.8万人,死亡26.6万人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分钟就检查出一个患者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女性死于宫颈癌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恐怖的癌但宫颈癌其实有三级预防相信不少朋友就十分陌生宫颈癌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安全性行为、宫颈癌疫苗的使用。但是只要有性行为,就有可能感染病毒,而疫苗预防也不是%的,二价、四价疫苗对宫颈癌的保护率只有70%,九价疫苗也只能达到90%,更何妨不可能人人都打疫苗呀。二级预防为宫颈癌常规筛查和处理,通常为联合筛查,即宫颈TCT、HPV筛查,联合筛查能检测出90%以上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宫颈锥切,对于发现的癌前病变及时处理。三级预防就是临床(期)预防或康复性预防,那就是为了防止病情的恶化,也是为了防止残疾。今天我们重点聊聊其中最重要的二级预防——宫颈癌的筛查和处理!毕竟谁都想把癌症扼杀在摇篮里!医院妇产科主任董巨浪介绍:“我一年做了近百例宫颈癌早期病变的切除。这些人是幸运的,她们能通过早期处理避免了得宫颈癌的风险。”那么宫颈癌的筛查方法有哪些呢?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目前宫颈癌筛查主要包括三种方法:TCT检测、HPV检测、阴道镜检查+活检。必要时,需做宫颈锥切以明确病变。
细胞学检查又有两种:传统的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测(简称TCT),TCT检测比巴氏涂片更为先进、准确率更高,所以目前多采用TCT检测。
HPV有多型(现在也有说多型),其中高危型HPV与宫颈癌和外阴癌、阴道癌、肛门癌相关,目前HPV检测一般均检测高危型HPV。
宫颈癌筛查可以先做TCT,有异常再检测HPV;或先检测HPV,有阳性再做TCT。目前多采用TCT+HPV联合筛查,可以提高结果准确性,但费用相对较贵。
阴道镜检查是利用将子宫颈放大的显微镜,配合光源及滤镜之作用,清楚的检查子宫颈,让医生可以观察子宫颈上皮及血管的变化,以诊断是否有不正常产病变,同时判定病灶之严重程度。必要时经由阴道镜做切片检查,可以获得最精确的诊断,作为治疗的依据。
已经做了TCT,为啥要做HPV检测?
HPV是检测有无可能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高危病毒感染,TCT是检查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宫颈细胞是否发生了异常变化。
TCT是对结果的检查:
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是应用于妇女宫颈癌筛查的一项先进的技术。
根据现行的筛查方案,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异常的女性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组织学评价。
HPV是对病因的检查:
临床上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元凶“。每5个女性当中就有4个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会感染HPV,目前已知有一百多种不同类型的HPV,其中大部分HPV类型被视为“低危型”,并不会引起宫颈癌。引起宫颈癌的必要条件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
TCT和HPV检测,这两个检查其实只要两把小刷子,一次就可以完成,没有痛苦。检查中偶尔可能有少许出血,属正常现象,不用过度紧张。
没有症状也需要筛查吗?
当然需要!
HPV感染高峰在18-28岁和40-44岁两个年龄段。HPV感染宫颈后通常不会出现任何不适症状,病毒可以潜伏多年才引起宫颈细胞变化,即发生癌前病变。而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可以长达10多年,这段都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宫颈癌筛查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没有症状的时候发现癌前病变。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非常好,治愈率几乎达到%,而如果发展成宫颈癌,则治疗困难,预后也差。
所以,每个21岁以上有性生活史的女性都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几年筛查一次?
21~29岁:
推荐每3年做一次TCT检查(即脱落细胞学检查)
30~65岁:
首选每5年做TCT和HPV联合检查,也可选择每三年做一次单独TCT检查,总之不建议单独做HPV检查
65岁以上:
连续筛查未发现病变者,可考虑在65岁左右停止筛查,但要保证之前近10年的三次TCT检查或者两次联合检查的结果是好的。
21-24岁女性不需要常规检查HPV,因为多数为HPV的暂时性感染,只有检查结果为严重异常或异常持续存在时才需要阴道镜检查,因为这个年龄段发生宫颈癌的风险相对较低。
如果怀孕了查出来是ASC-US,建议HPV检查,若阳性建议孕中期行阴道镜检查进一步评估。如果是ASC-H,建议孕中期阴道镜检查。
常规情况如果细胞学检查为ASC-US,则要根据年龄来。如果不到25岁,那就1年后再复查一下。超过25岁的话,先查个HPV分型,如阳性需做阴道镜检查。如是ASC-H,不管多大年龄,都要做阴道镜检查评估。
除上面建议的筛查外,以下宫颈癌高危人群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