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吴某,男,43岁,因胸骨后疼痛、反酸十多年,伴呕吐3年入铜医普外二科,经检查诊断为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入院前患者曾多次到外院诊治,治疗效果欠佳。普外二科讨论后,决定行手术治疗,既往常规手术方式是开腹手术,但创伤太大,也不符合目前的微创治疗趋势。该科腹腔镜技术成熟,胸腔镜技术也稳步发展中,经充分论证后,决定由王俊副主任医师和邓朝勋主治医师为患者施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抗返流术,手术历时5个多小时。术后患者恢复好,胸骨后疼痛、反酸、呕吐症状消失,住院8天出院。该技术运用前景广泛,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手术方式,标志着铜医对食管裂孔疝的治疗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铜医之窗:肛肠科
铜医肛肠科开放床位31张,有医护人员19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2名。
学科带头人谢敏,肛肠科副主任,系全国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理事,贵州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肛肠分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肛肠分会常务理事,医院肛肠科,全国肛肠医疗中心,南京市肛肠疾病研究所,医院肛肠科,北京市医师协会培训基地进修学习。
科室拥有肛肠综合治疗仪、乙状结肠镜、结肠水疗仪等仪器设备。对内痔、外痔、混合痔、肛周脓肿、肛裂、肛瘘、直肠息肉、肛乳头瘤、脱肛、直肠脱垂、肛管癌、肛周疣状物、肛门外伤、肛周湿疹、直肠阴道瘘、会阴裂伤、肛门狭窄、粘膜内套叠、会阴前突、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秘等肛肠科各种疑难杂症有较好诊疗效果。近年来,开展的PPH、SPH、高位复杂性肛瘘浅切深挂及对口引流、环状混合痔分段齿状切除、会阴前突经阴道修补、藏毛窦、肛管癌经肛管切除、肛管狭窄、直肠脱垂等手术,填补了我市肛肠专科领域的空白。
铜医健康讲堂:心绞痛的预防与急救
心绞痛是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症状之一。其特点是阵发性左前胸压榨性疼痛,向左肩部、左上肢放射,多数持续数秒钟,或1~2分钟。
一、常见病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90%。
2.冠状动脉痉挛、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及各种原因的冠状动脉炎。
3.因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烟酒刺激、急性循环衰竭等诱发。
二、主要症状
1.疼痛部位以胸骨后最常见,也可见于心前区及剑突下。可以向咽、肩、上肢、背、上腹部反射。
2.典型表现为胸骨后的紧缩或压榨样感觉,不典型者表现为烧灼样感觉或钝痛。
3.阵发性发作由轻到重,高峰常持续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
4.经休息或去除相关诱因后能迅速终止。含服硝酸甘油能迅速消失,一般在3~5分钟内见效。
三、初步急救方法
第一步: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消除引起发作的诱因。经休息不能缓解者,可选作用快的药物。
第二步:硝酸甘油,首次给0.3mg舌下含化,必要时隔5分钟再含化0.3~0.6mg。
第三步:二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10mg舌下含服。
第四步:对变异性心绞痛可立即舌下含服硝苯地平5~10mg,也可与硝酸甘油联用。
第五步:中药制剂如活心丹、冠心苏合丸、苏合香丸、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
第六步:可同时给镇静剂及吸氧治疗。
第七步:近期内发生心绞痛次数增加,间隔时间缩短,疼痛加重,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舌下含硝酸甘油用量增加或效果不好。上述现象往往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进一步进展,心绞痛呈不稳定型,很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驱症状,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四、预防措施
1.避免过度的体力活动:如运动量过大、运动速度过快、过度用力等。
2.避免过度的脑力活动:如用脑过度及兴奋、愤怒、焦虑、紧张等。
3.长期药物预防:根据心绞痛类型选用抗心绞痛药物,一般来说,阿司匹林和异山梨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心绞痛,对于劳力型心绞痛可加阿替洛尔,对于自发型心绞痛可加硝苯地平。
五、临时药物预防
对于不可避免的过度体力或脑力活动,可在活动前预防用药,此时应根据活动时间,选用有效时间相同的药物。常用药物有舌下含硝酸甘油,1—3分钟起效,持续10—30分钟;舌下含异山梨酯,5分钟起效,持续10~60分钟;口服异山梨酯,20分钟起效,持续4小时;硝酸甘油贴片,1小时起效,持续24小时。
铜医心血管病专家建议,如果有心绞痛相关症状或疾病患者,医院诊疗,以免耽搁病情!
主编:张永宏杨井岗
副主编:伍湘林
编辑:任平波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昆明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