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和发病趋势变化

背景

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四大原因之首,占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的1/4。年9月,联合国提出了改善孕产妇保健的千年发展目标,即从年至年,将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率降低3/4。绝大多数由产后出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或者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因此对于产后出血的预防与尽早诊治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讨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和发病趋势变化等。

一、产后出血的定义

在讨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之前,首先应明确产后出血的定义,但遗憾的是目前尚缺乏产后出血的统一定义。传统的定义,包括我国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中指出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ml;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学会提出,任何可能导致孕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出血量均应考虑为产后出血;在我国第8版《妇产科学》教科书及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中将产后出血定义为阴道分娩24h内失血量>ml,剖宫产时>ml。年WHO将产后出血量≥ml定义为严重产后出血,不依赖于分娩方式。可以说,明确产后出血的定义,规范产后出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期盼着相关定义尽快统一,以利于临床医师的交流、产后出血治疗的标准化与个体化相结合。

二、产后出血的发病率

由于各地对产后出血定义的不统一,加上临床目测估计产后出血方法不可靠,缺乏可以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的“金标准”方法,因而关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报道各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较大,多在1%~5%。

一项来自美国的年至年全国住院患者大样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该时间段,产后出血病例增加了2.6%(2.3%~2.9%)。由于估计的出血量往往低于实际出血量,所以实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应高于报告值。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引起该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显示在上述12年间,宫缩乏力的发生率由1.6%增加至2.4%。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近年有增长的趋势,Carroli等报道了世界范围内的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非洲为0.3%~3.8%、亚洲为0.7%~2.7%、欧洲为1.7%~5.5%,在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亦均有所不同。

年荷兰的一项大样本研究包括了从年到年分娩的名产妇,涉及荷兰12个省、4个大城市及2个最大城市的社区,为整个荷兰同期分娩量的96%。该研究试图发现上述不同地区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并假设差异与母亲因素、孕期情况、医院与社区助产士治疗产后出血策略不同等相关,同时研究不同地区产后出血所致死亡率的差异。其结果显示平均严重产后出血(即出血量>ml)发生率为4.5%,不同地区及社区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变化较大,发病率高者较发病率低者约高3倍,且该地区性差异并未发现与母亲因素(如年龄、产次、种族及社会经济地位等)、妊娠特点(如单胎、孕周、出生体重、子痫前期及围产期死亡等)和医疗干预(如引产、分娩方式、会阴损伤及胎盘分娩方式)等相关。但可以看出多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大于胎龄儿、阴道助产及会阴Ⅱ度以上裂伤会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的风险。在该研究中,8%的孕产妇死亡与产后出血有关,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为0.16%~0.59%。目前我国尚没有全国范围内的产后出血发病率分布及变化趋势的研究报道。每年全球约有100名产妇死于产后出血。

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也在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约5.3。产科出血一直占孕妇死亡率构成比的首位,年和年分别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40.5%和34.2%。在产科出血所致的孕产妇死亡中,由产后出血所致者超过半数。Heres等报道在发达国家中13%的孕产妇死亡为产后出血所致。对于产后出血的全面科学认识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所致的孕产妇死亡率。

三、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引起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分别是宫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对于有些产妇,出血量虽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但因其血容量不足或合并有其他并发症导致耐受性差,仍可导致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同时,应引起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学生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wth.com/wahl/65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