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拯救了我的家。
”陈女士(化名)的爱人在手术室门口紧紧握住急诊科主任杨鹏的手
泪水不停地在眼眶里打着转,哽咽的说道
1
车祸
数十次的手术
年11月3日,对陈女士而言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她被卡车压伤,躺在了一片血泊中,大腿根部和下腹腔壁被掀起,直肠暴露在了腹腔外。医院急诊室进行抢救时,几乎休克,经诊断:陈女士骨盆粉碎性骨折、腹壁挫裂伤、右大腿皮肤套脱伤、会阴裂伤、阴道直肠下段损毁伤,情况不容乐观。急诊科主任杨鹏立即联系骨科、泌尿外科、妇科的专家们进行多学科联合抢救,陈女士快速地被送入手术室。在手术台上,由杨鹏和顾卫军带领的急诊科团队开启手术接力的第一棒,当务之急就是了解她的具体受伤情况和止血。急诊科团队给陈女士做了剖腹探查术和髂内动脉结扎止血,由于陈女士的阴道直肠下段损毁伤,随即为她做了乙状结肠造瘘,动脉结扎术,依旧无法有效的止住大量的血。急诊科团队再行盆底纱布填塞,当陈女士的血终于被止住后,骨科医生陈伟富和泌尿外科医生李海平针对她的骨盆粉碎性骨折,进行骨盆固定和膀胱造瘘。妇科副主任曾宝金坚守在手术台旁,随时候命,精湛的技术、紧密的配合,终于把陈女士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送进ICU继续治疗。骨盆粉碎性骨折图术后第5天,急诊科团队为陈女士行第二次手术,清出填塞在她体内的纱布,情况稳定,这才真正让医务人员缓了一口气。四个多月,陈女士先后进行了清创填塞、VSD负压封闭引流术、皮肤坏死扩创、取皮植皮、残余创面扩创缝合、皮肤转移修复等共11次手术。每一次手术都有新的进展,家人从悲痛、绝望中逐渐看到了希望。但如何能让她重新站起来,医院康复又给了她新的期待。转院
从手术到康复
3月10日,陈女士转入医院接受康复治疗。骨科康复团队的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对她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召开团队会议,为陈女士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因为其多处外伤骨折,皮肤损伤严重,恢复起来的难度较大,加上11次的手术和清创给陈女士的身体带来的负担,且陈女士倍受打击,情绪很低落,对自己也失去了康复的信心,初期的训练一度停滞不前。
为此,医院康复团队联合了心理卫生科的医生对陈女士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和评估,并根据她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每一次,康复治疗师在给她做康复训练的时候也会跟她聊天鼓励。在康复人员的不懈努力,加上陈女士家人日常的悉心照顾终于令她燃起了希望。
1
康复
对症下药
陈女士的康复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着。
刚开始,为了预防卧床不起的陈女士心肺功能的下降、肌肉的萎缩。在床边,对陈女士进行了全身的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的维持和心肺的有氧训练,还有进行电动起立床训练,帮助陈女士成功克服了体位性低血压。
慢慢地,卧床不起的陈女士可以在康复师的帮助下坐起来了,随后,陈女士又进行了坐地平衡训练。没过多久,陈女士可以自己坐着了。
1
逆转
脚踏实地
在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一个半月后,陈女士扶着助步器站起来了,她步履蹒跚地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风景,陈女士的眼眶湿润了。陈女士看到了希望,走的越来越熟练了,步态也愈发稳健,能自己走着去康复小厅做训练,医护团队与康复团队多个日夜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回报。陈女士的恢复情况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从在平地上行走,慢慢的开始进行阶梯训练。虽然以陈女士的病情,目前无法让她做到完全的生活自理,但是在病情允许下的康复训练成功帮助她实现了基本的生活自理。对此陈女士激动不已:“我真的无法相信我还可以再重新站起来,现在我已经很满足了。”如果说,医疗可以拯救一个人的生命那么,康复可以赋予这个生命新的尊严供稿
医院骨科康复王晓晓叶一
编辑
孙叶一
责编
罗琳娜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