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大会共三天日程,第一天以线上专题学术讲座和专家网络直播手术演示、手术视频解析为主,各直播间线上观看人数上万次,请看下面详细精彩报道。
学术之声
一、宫颈癌专题
孙丽教授《特殊类型宫颈癌诊疗探讨》
孙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宫颈癌是妇科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宫颈癌特殊少见肿瘤,比如肉瘤、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透明细胞癌、黑色素瘤、绒毛状腺癌和淋巴瘤等特殊病理类型宫颈癌的诊疗情况报道较少。特殊类型宫颈癌的临床特点与常见类型宫颈癌差别较大,恶性程度及诊疗、预后也有所不同。目前尚无统一、确切、标准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不同类型宫颈癌临床预后特点制定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如手术,放化疗,免疫靶向治疗等。
王平教授《重温经腹子宫颈癌根治术》
王平教授讲解了需要界定和掌握宫颈癌微创手术的适应症,如宫颈癌病灶小、分化好、无深层间质浸润等。但对于高危病例,如宫颈病灶大、特殊组织学类型、术前宫颈活检病理已提示有脉管浸润等,建议开腹手术。同时强调“无瘤操作”规范化流程,如利用“提吊举宫法”、经会阴离断阴道、淋巴结切除后立即放入标本袋、术后注射用水冲洗盆腹腔等。
周晖教授《NCCN宫颈癌诊治指南解读》
周晖教授解读NCCN指南主要更新在四点:1.手术。明确开腹手术是根治性宫颈癌切除术的标准方法。2.病理。早期浸润癌,肿瘤侵犯水平宽度不再纳入分期考虑。同时宫颈腺癌以浸润方式替代浸润深度预测淋巴转移风险。3.辅助检查。推荐IB1期以上的患者进行PET-CT或胸腔、腹腔、盆腔CT或MR检查。4.化疗。推荐顺铂或拓扑替康+紫杉醇+贝伐单抗的联合化疗方案。
杨兴升教授《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治疗选择》
杨兴升教授介绍了宫旁浸润主要沿主韧带水平方向,不易累及阴道壁及膀胱壁。早期宫颈癌在垂直方向直接蔓延少见,转移至卵巢及输卵管更为少见。这些宫颈癌的生长与进展特点提供了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可行性。因此,早期宫颈癌(IA-IB1)期患者可以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但是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期待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出现以验证NACT、单纯子宫切除应用于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行性。临床实践中,结合患者病情、生育要求,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王沂峰教授《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宫颈癌保育功能的手术方式为1.宫颈锥切术2.单纯宫颈切除3.扩大宫颈切除4.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保留生育力治疗方案应用时注意:1.对于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或恶性腺瘤,没有数据支持保留生育力治疗方案的安全性。2.分娩后行子宫全切术由患者和外科医生共同决定。3.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案需要医师对于临床适应症的谨慎把握,并且充分告知患者潜在的疾病风险,产前及围产期问题,并且需要生殖内分泌专家的密切配合。
黎华文教授《解剖间隙解剖法在开腹宫颈癌手术的应用体会》
黎教授为大家讲解了宫颈癌手术的关键步骤:1.盆腔淋巴结切除,包括:髂总,髂外,腹股沟深,髂内,闭孔,宫旁淋巴结。2.宫颈广泛切除,包括七个间隙(一个阴道直肠间隙、两个直肠侧间隙、两个膀胱侧间隙、一个膀胱宫颈间隙、一个膀胱阴道间隙)、三对主要的韧带(骶韧带、膀胱宫颈阴道韧带、子宫主韧带)、一对宫颈阴道旁复合体。分清这些解剖层次对宫颈癌手术有显著意义。
谢幸教授《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手术治疗》
谢教授为学员详细讲解了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手术主要适用于IB3和IIA2期,具备以下特点:1.伴随多种高危和中危因素,高危:淋巴结转移、宫旁转移、切缘阳性。中危:肿瘤直径4cm、椎管间隙侵犯、宫颈间质侵犯外1/3。2.复发率高,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30%80%)。3.标准治疗方式是同步放化疗。4.初始手术适合年轻或腺癌患者。5.同步放化疗后辅助手术:可在特殊情况下实施,如明确有残余灶或子宫解剖不适合内照射。
罗喜平教授《宫颈癌保留生育能力手术有关问题》
罗教授介绍了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方法的手术方法:1.宫颈锥切术2.宫颈切除术3.广泛宫颈切除术。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适应症:1.宫颈癌分期(FIGO,)IA1,IA2及IB1期。2.组织学类型为鳞癌、腺癌和腺鳞癌。3.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4.年龄40岁,没有不育证据。5.有强烈保留生育功能的愿望。广泛宫颈切除术安全有效,为宫颈癌病人点燃生命的希望,但是严格手术指征。
刘继红教授《妇科恶性肿瘤的盆腔廓清术》
刘教授讲解了盆腔廓清术根据治疗目的可分为:1.姑息性盆腔脏器廓清术(不能达到切缘阴性),主要目的改善生存质量,2年生存率仅为10.5%~15.4%。2.治愈性盆腔,2年生存率可达60%。盆腔廓清术主要适用于放疗后复发的妇科恶性肿瘤,IVA期病患的可选方案,特别是合并尿瘘,粪瘘。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但也常常是唯一的治愈希望。权衡利弊,精心制定手术方案。
二、盆底专题
王延洲教授《经阴道/腹腔镜/vNOTES三途径尾骨肌骶棘韧带解剖体会和手术探索》王教授详细讲解了尾骨肌骶棘韧带复合体、阴部神经及坐骨大孔内梨状肌下孔神经的解剖结构及vNOTES三途径尾骨肌骶棘韧带悬吊术的操作技巧等。王教授认为只有清楚解剖结构,精准操作才能尽可能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的发生。
谢静燕教授《超声影像在女性盆底损伤的临床应用》谢静燕教授通过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详细介绍了各种盆底器官脱垂超声表现,说明超声在术前、术后的临床应用,可指导临床医生的诊断及治疗。
刘萍教授《腹腔镜下前中路脱垂钛补片腹壁悬吊术》
刘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腹壁悬吊术不同术式的发展历程,并展示了一例腹腔镜下前中路脱垂钛补片腹壁悬吊术手术操作视频。她认为腔镜下前中路脱垂钛补片腹壁悬吊术相对来说是一种更简单、更安全、效果值得肯定、值得推广的一种术式。
洪莉教授《医源性膀胱/直肠阴道瘘的手术与思考》
洪教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膀胱/直肠阴道瘘发生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内容,她指出大多数获得性阴道瘘都与妇科及外科手术操作相关,手术过程中解剖结构清晰、组织无张力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刘禄斌教授《后盆底解剖缺陷的个体化治疗》
刘教授指出,按解剖结构的三水平学说,将后盆腔解剖结构比喻成伞,生动形象的讲述了盆底解剖结构不同水平缺陷及其带来的不同后果,包括单纯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肠疝、会阴体脱垂等,并针对不同的脱垂方式给出了个体化的解决方案。
石彬教授《严重脱垂患者的手术选择》
石教授通过解读《盆腔器官脱垂诊治指南(德国)》、文献解读及临床手术经验等为大家讲述不同手术术式的利弊,为大家提供更多的手术方式选择依据。强调熟悉盆腔解剖、勤思考、多实践;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更新盆底知识;手术规范化在盆底手术的重要性;并肯定了骶骨固定术在严重或复发患者中的效果。
王玉东教授《腹腔镜下BURCH术解剖要点及应用解剖》
王教授详细讲述了盆腔解剖结构、吊床理论手术操作间隙、悬吊点的解剖结构等,另外还分享了目前常见的手术方式及其适应症,并详细讲解了手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
谢晓英教授《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
谢教授通过对盆底器官脱垂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各术式的思考,认为POP患者最经典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阴道骶骨固定术,相较于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机器人辅助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具有更便捷、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等优势。
易萍教授《腹腔镜下改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
易萍教授指出传统的骶骨阴道固定术中往往会将补片缝合到腰椎间盘而不是骶骨岬上面,可能会损伤腰椎;而高位骶韧带悬吊术随着时间的延长的复发率也将增加。针对这些问题,易教授结合上述两种术式的优点提出了改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即利用自身组织及骶韧带的力量治疗子宫及阴道顶端脱垂,而不使用补片。
张晓薇教授《盆底修复手术使用网片的争议与思考》
张教授认为网片的使用有利有弊,是否选择网片需要综合考虑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包括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个人意愿等;而网片的暴露与否与手术方式、手术缝线、患者自身恢复情况、术者操作水平等因素有关。另外张教授详细讲解了重度脱垂患者经腹腔镜联合经阴的网片修补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郑玉华教授《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在中盆腔缺陷重建的价值》
郑教授就中盆腔缺陷重建的术式类型、骶棘韧带固定术的发展、骶棘韧带的解剖结构及特点、骶棘韧带悬吊术的利弊及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三、手术技巧专题
许天敏教授《复杂子宫切除的经验分享》
许教授给我们解释常见复杂子宫,术前需充分评估,术中需团队默契配合,注意解剖层次,合理使用手术器械,并通过手术视频讲解各类型复杂子宫的手术处理细节。许教授多次强调手术过程中“要稳!切勿急躁!恢复解剖结构的重要性”。术者的心态毋庸置疑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手术质量,甚至是给患者带来不好的预后,年轻医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技术要过关,心态更得锻炼得如钢铁一般坚硬。
王武亮教授《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中所遇到的周围血管及其变异》
王武亮教授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对“腹主动脉周围血管及变异”展开精彩的讲解。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中,存在多种血管变异,王教授结合手术视频,展示了变异血管及出血时的应对措施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中常见损伤,包括:血管损伤、淋巴管损伤、神经损伤、输尿管损伤等。其中,王教授强调应合理利用能量器械,在出现血管损伤,活动性出血时,应冷静,稳定,明确出血点再进行止血。越是困难的手术,越应警惕神经及血管损伤的发生。最后,王教授表示尽管腹腔镜手术优势非常多,但关键在于手术技巧,术者需熟悉解剖理念,以避免造成相关损伤。
江少如教授《妇科腹腔镜之输尿管保护》
江教授首先介绍了腹腔镜下输尿管保护的背景。结合腹腔镜下暴露输尿管视频进一步讲解了输尿管及周边解剖关系。输尿管的保护技巧有重视保护输尿管血运,预防不恰当电凝,钳夹输尿管或过度游离输尿管。江教授用典型的DIE病例手术视频进一步讲解实践中如何保护输尿管。接下来介绍了输尿管术中及术后损伤的处理。
黄浩教授《腹腔镜下宫颈周围环精解》
黄教授通过团队的手术视频,以腔镜分离钳为度量标志,向我们展示了以上各维度的解剖。黄教授指出,宫颈周围环中血管神经众多,需要注意子宫浅静脉、深静脉、膀胱静脉丛、阴道静脉丛的变异和盆腔内脏神经、盆丛分支的走行;而阴道前侧壁静脉丛丰富,术中充分暴露分离血管,有助于获取充足的阴道切缘。
李东林教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袋内无瘤保护旋切5年经验分享》
李教授首先介绍了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优点及缺点,进一步讲解了国内外关于腹腔镜下次全切除和子宫肌瘤切除术中肉瘤播散种植的风险,接下来李教授讲解减少种植风险取出标本的方法:扩大腹壁切口削苹果样取出;切开后穹窿从阴道取出;在腹腔中放入袋子中旋切取出;放入取物袋拉出腹腔外进行旋切。李教授根据手术视频详细讲解了第4种使用取物袋旋切方法。
卢美松教授《肌壁间肌瘤宫腔镜手术的关键问题及注意事项》
卢美松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精彩的手术视频,分享了宫腔镜肌壁间肌瘤切除术中的关键问题及注意事项。她认为保留假包膜能促进创面愈合,因此对于宫腔镜肌壁间肌瘤切除术她推荐包膜内切除,从而保留子宫解剖和生理结构的完整。针对肌壁间肌瘤的诊治,她提出,需要术前充分评估肌瘤部位、大小以及分型。术中超声监控必不可少。最后她总结,宫腔镜手术治疗肌壁间肌瘤创伤小,在掌握相应技巧后可顺利完成手术。但需注意预防TURP,术中保护内膜避免术后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张信美教授《子宫腺肌病的生育与保守性手术》
张信美教授给我们带来关于“子宫腺肌病的生育与保守性手术”的演讲。首先给我们介绍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模式改变过去与现在。子宫腺肌病与不孕有高度相关性。接下来张教授介绍了子宫腺肌病中国的诊疗流程及手术病灶切除术。目前较好的手术方法为双瓣法。结合手术视频生动讲解双瓣法手术病灶切除术。保守治疗联合GnRHa治疗可提高妊娠率。总体来讲,子宫内膜异位症需多学科合作,不孕处理针对性,保守性手术没有肯定的标准。姚德生教授《与妇科肿瘤盆腔手术相关的解剖和大出血的防控》
姚教授讲解了腹主动脉,子宫及周边血管,盆腔血管解剖关系,结合底前紧密粘连和血管扭曲变形的病例图片加深了知识。怎样减少术中出血?姚教授介绍术前评估重要,经过术前盆腔检查,CT/MRI,三维重建等检查出血可控。此外需重视MDT团队协作,熟知多种止血手段及血管的结扎技能,骶前血管出血的防控均很重要。陈龙教授《腹腔镜下复杂型DIE手术技巧分享》
陈教授给我们介绍了DIE发生部位和手术损伤风险。陈教授结合手术视频讲解腹腔镜下输尿管和直肠与病灶的分离,恢复正常解剖结构。接下来陈教授讲解了侵犯阴道壁,输尿管,膀胱及肠管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切除。总结下来,DIE引起盆腔解剖结构改变,从而使手术相对困难,DIE术者须熟练掌握手术技能及一定的外科手术基础。
刘畅教授《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的选择与难点》
刘教授对腹主动脉解剖,淋巴结分组,淋巴引流,腹主动脉腰干,乳糜池及周边神经解剖进行了讲解。结合手术视频生动讲解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的要点,内容包含从顶端到左侧下侧肾静脉的暴露,前后方淋巴切除,淋巴管处理。此外,刘教授讲到术中操作时须进行锐性切除,切忌撕拉;找到间隙切除;完整切除。接下来讲解了关于并发症的注意事项。包括术中下腔静脉损伤的处理,神经损伤及淋巴漏的治疗。因结合临床病例手术视频讲解,生动易懂,受益匪浅。最后总结,做好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术前需明确指征,洞悉解剖,精细操作。
四、疑难与少见病专题
向阳教授《难治复发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补救治疗》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包含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等。目前滋养层细胞肿瘤的治疗通常是以化疗为主,但是对于难治复发滋养层细胞肿瘤,治疗十分复杂。向阳教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难治性GTN的治疗方案,如ICE/VIP、BEP、MBE、TP等化疗方案。虽然手术不是滋养层细胞肿瘤的主要方案,但是向阳教授强调了手术在难治与复发GTN中的地位,切除孤立的病灶在难治复发GTN中有显著疗效,同时对病灶的定位尤其重要。最后向阳教授指出耐药或复发GTN病例以治愈为目的:化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由有经验的专家对治疗方案进行讨论选择;强调在全身化疗基础上的综合治疗,适时联合手术、介入、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免疫检测点抑制剂为难治复发性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狄文教授《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性畸胎瘤的诊治》
卵巢畸胎瘤为女性卵巢常见肿瘤之一,占卵巢肿瘤的10%~20%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育龄期妇女。狄文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少见的畸胎瘤,与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的畸胎瘤,并通过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性的畸胎瘤的诊治,形动生象的通过一个典型的病例的诊治过程告诉我们如何做到多学科合作,急诊科、神经科、精神心理科以及妇科医生需要提高对该疾病的临床认识回对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或意识障碍等抗NMDAR脑炎相关症状的女性患者,应及时进请妇科医生会诊,做到对卵巢畸胎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作为妇科医师,需警惕卵巢畸胎瘤引发抗NDAR脑炎的可能性,重视体积较小的卵巢畸胎瘤的及时诊治。杜欣教授《痛之殇:一例特殊的生殖泌尿系统畸形病例》
女性生殖器先天畸形较少见,由于其解剖特点,部分病人缺乏症状,不易发现。杜欣教授向我们分享1例复杂泌尿生殖隔畸形的病例的诊治过程,对于女性泌尿生殖隔畸形的诊断十分复杂,三维彩超及MR是重要的辅助检查,宫腹腔镜手术是我们最终确诊的手段。最后杜欣教授通过图文生动形象向我们介绍了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症(CVRS)分型。
金平教授《重视后天性子宫憩室的诊断与预防-1例肌壁间妊娠引发的思考》
子宫憩室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子宫憩室。后天性子宫憩室主要与手术操作有关,也可称为医源性子宫憩室诊断可根据病史、症状和经阴道超声,其金标准是宫腔镜。金平教授通过一例肌壁间的妊娠引发的思考向我们介绍了后天性子宫憩室的治疗及预防。同时引经据典,通过引用中外文献向我们解介绍了如何预防医源性的子宫憩室。最后金平教授提出对于后天性子宫憩室,预防是关键:提高对本病认识,减少不必要的医源性操作、提高缝合技术、积极预防感染发生等。杨海坤教授《几种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女性平滑肌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特殊类型平滑肌瘤有: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奇异型平滑肌瘤;核分裂活跃型平滑肌瘤;血管型平滑肌瘤;上皮样平滑肌瘤;神经鞘瘤样平滑肌瘤;水样变性平滑肌瘤;黏液样平滑肌瘤;其他还有少见的脂肪平滑肌瘤、颗粒细胞平滑肌瘤、有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平滑肌瘤、含小管的平滑肌瘤;特殊生长方式的平滑肌瘤(罕见)等。杨海坤教授通过三个特殊病例分享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平滑肌瘤(静脉内平滑肌瘤(IVL)、弥漫性腹膜平滑肌瘤病、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ML)的诊治。五、并发症防治专题
康山教授《几种不同方式的输尿管膀胱移植手术》
康山教授通过输尿管缺损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详解讲解了经膀胱内的术式、经膀胱外的术式、膀胱腰大肌悬吊术、膀胱瓣成形术、肾脏下降固定术等术式的适应症以及手术步骤;强调术中应端侧吻合、吻合口血液循环良好,无张力;需要输尿管末端通过足够长的膀胱黏膜下隧道,相对固定的逼尿肌作为靠背来重建抗返流机制。宋磊教授《产科会阴裂伤与直肠会阴阴道瘘》宋磊教授介绍了会阴裂伤的定义以及分度,分析了会阴裂伤的原因以及产科肛门括约肌裂伤的高危因素;讲述了会阴裂伤修补术的时机、缝合方法、步骤及术后管理,强调了产科肛门括约肌损伤的预防的重要性。
王丹波教授《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的时机与方式再认识》王丹波教授介绍了膀胱阴道瘘的各种治疗方法,小部分膀胱阴道瘘的患者可通过留置尿管配合物理治疗,可期待自然愈合;但大多数患者需要手术修补;王教授详细介绍了手术的时机,术前如何评估瘘口的位置、大小、与输尿管的关系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
王世军教授《TVM手术所致泌尿系统损伤的处理》王世军教授分享的主题是《TVM手术所致泌尿系统损伤的处理》。王教授详细讲解了TVM手术的发展历史;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等;并通过分享术后输尿管损伤患者、网片膀胱暴露患者的两例手术治疗视频向大家展示了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郭春霞教授《妇科手术不可回避的泌尿系统损伤》
郭春霞教授指出泌尿系统损伤是妇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后果的并发症,同时为大家讲解了输尿管、膀胱的解剖、易损伤的部位、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强调准确辨认输尿管是预防输尿管损伤的关键。术者必须具备扎实的解剖基础、掌握能量手术器械工作原理、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
陆安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