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伤口护理不当比生娃还痛最全护理法快

      采取不同的分娩方式的新妈咪,月子里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如果能针对性的悉心护理,就会使身体迅速复原,避免留下月子病根。生完宝贝,产后如何快速恢复,投入育儿新征程?

一起看看下面的21个好方法!

      

——自然分娩护理法——

1.居室干爽舒服

居室里的阳光要充足,任何人都不可在这里吸烟。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要定时开窗换气,使居室里总是保持空气新鲜。天气过于炎热时,为了避免新妈咪中暑,可用电风扇或空调降温。但不可把温度降得过低,以免新妈咪和小宝贝受凉,伤风感冒。

2.充分卧床休息

新妈咪在分娩时消耗了很多体力,加之出血、出汗,产后一定要注意充分休息。除了夜间保证8-9小时的睡眠,日间也应安排2个小时的午睡。这样有助于体力恢复,并可提高食欲,促进乳汁分泌。

3.穿着薄厚适中

产后身体大量出汗,内衣宜穿吸水性较强的棉制品,外衣要柔软透气。炎热季节不一定非得穿长衣、长裤,这样容易生热痱或引起中暑。穿布鞋,鞋底不要硬,鞋跟也不要太高,否则易引起新妈咪的足底、足跟或下腹疼痛。

4.及时排尿

新妈咪在产后6-8小时要及时排尿,这是产后恢复期的一件大事。一旦发生尿潴留,膨胀的膀胱可能会影响子宫收缩,不利于产后恢复。如果不习惯卧床排尿,可坐起来或由丈夫扶到卫生间排尿。排不出尿时打开冲水器,以流水声刺激膀胱排尿。若是这样还不行,及早告之医生导尿。

5.采取科学的卧姿

为了防止子宫向一侧或向后倾倒,新妈咪要经常变换躺卧姿势。正确的做法是,仰卧与侧卧交替,从产后第2天开始俯卧,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产后2周,可采取胸膝卧位,促进子宫尽快复位。

6.让身体保持清爽卫生

会阴部无伤口,疲劳基本恢复,产后3天可开始洗浴。卫生间要温暖,水温以34℃-36℃为宜,时间不可过长,以淋浴为宜。浴后应赶快擦干身体,头发未干时不可结辫,也不可立即就睡,否则易引起头痛、颈强,可用热风吹干头发。

7.留意观察恶露变化

恶露一般持续3周,初期是咖啡色,进而逐渐颜色变淡、流量减少。如果恶露中有血块、出血量增多或有不好的气味,排出时间过短或超过3周,表明子宫收缩不良或有感染,应该及时看医生。

8.尽早下床多走动

新妈咪会阴部无裂伤、疲劳已消除、身体没有其他严重疾病,在产后12小时便可坐起进餐、进水,24小时后可站起来为小宝贝换换尿布。起床的第一天,早晚先在床边坐半小时,第二天起在房间里慢慢走走,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以后,再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和时间,半个月后开始做些轻微的家务。

      

——会阴侧切术护理法——

1.保持会阴部清洁

不论是自然撕裂,还是切开的伤口,一般都可在3-5天愈合,每天要用温开水冲洗2次;为防止伤口污染,每次便后用新洁尔灭消毒棉擦拭冲洗外阴,大便后切忌由后向前擦,应该由前向后,还须再次冲洗;注意勤换卫生护垫。

2.防止会阴切口裂开

发生便秘时,不可迸气用力扩张会阴部,可用开塞露或液体石蜡润滑,尤其是拆线后头2-3天,避免做下蹲、用力动作;解便时宜先收敛会阴部和臀部,然后坐在马桶上,可有效地避免会阴伤口裂开。

坐立时身体重心偏向右侧,既可减轻伤口受压而引起的疼痛,也可防止表皮错开;避免摔倒或大腿过度外展而使伤口裂开;因为伤口裂开多发生在拆线的当天,所以不宜在拆线当日出院。

3.当心伤口里形成血肿

产后最初几天,新妈咪宜采取右侧卧位,促使伤口内的积血流出,不致内积而形成血肿,影响愈合,也可防止恶露中的子宫内膜碎片流入伤口,日后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待4-5天后伤口长得较为牢固,并恶露难以流入时,便可采取左右轮换卧位;注意会阴切口的情况,术后1-2小时内伤口出现疼痛,且越来越剧,应马上与医生联系,及时进行处理。

4.避免会阴切口发生感染

当伤口出现肿胀、疼痛、硬结,并在挤压时有脓性分泌物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菌素,拆除缝线,以利脓液流出;局部采用1∶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每天2次,每次10-15分钟,或用清热、解毒、散结中药煎液清洗伤口;使用台灯进行局部理疗,也可促进伤口愈合。

5.小心护理水肿的伤口

伤口水肿时,在拆线前缝合线勒得很紧,疼痛持续不减。可用95%的酒精纱布或50%硫酸镁溶液进行局部热敷、湿敷,每天两次;卧位时,尽量将臀部抬高一些,利于体液回流,减轻伤口水肿和疼痛。

6.饮食要特别注意

术后一周内最好进食少渣饮食,如牛奶、藕粉、蛋汤、米汤、稀粥等半流质食物,以防形成硬便难以排出,影响会阴伤口。便秘时,多吃些香蕉有利于通便。注意补充蛋、瘦肉,促进伤口修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猪蹄汤等汤饮,除细粮外应吃些粗粮,不吃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在伤口未愈合前要少吃鱼类,鱼中含有的有机酸物质,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不利于伤口愈合。

      

——剖宫产术护理法——

1.少用止痛药物

剖宫产术后麻醉药的作用逐渐消失,腹部伤口的痛觉开始恢复,一般在术后数小时,伤口开始剧烈疼痛。但现在一般都可使用镇痛泵,在此之后,最好不要再使用药物止痛,以免影响肠蠕动功能的恢复。一般来讲,伤口的疼痛可能在3天后便会自行消失。

2.术后多翻身

麻醉药物可抑制肠蠕动,引起不同程度的肠胀气,因而发生腹胀。因此,产后宜多做翻身动作,促进麻痹的肠肌蠕动功能及早恢复,使肠道内的气体尽快排出。

3.卧床宜取半卧位

剖宫产术后的新妈咪身体恢复较慢,不能像阴道自然分娩者那样在产后24小时后就起床活动。因此,容易发生恶露不易排出的情况,但如果采取半卧位,配合多翻身,那么就会促使恶露排出,避免恶露淤积在子宫腔内,引起感染而影响子宫复位,也利于子宫切口的愈合。

4.产后排尿

为了手术方便,通常在剖宫产术前放置导尿管。术后24-48小时,麻醉药物的影响消失,膀胱肌肉才又恢复排尿功能,这时可以拔掉导尿管。只要一有尿意,就要努力自行解尿,降低导尿管保留时间过长而引起尿路感染的危险。

5.保持阴部及腹部切口清洁

术后两周内,避免腹部切口沾湿,全身的清洁宜采用擦浴,在此之后可以淋浴,但恶露未排干净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每天冲洗外阴1-2次,注意不要让脏水进入阴道;如果伤口发生红、肿、热、痛,不可自己随意挤压敷贴,应该及时就医,以免伤口感染迁延不愈,使整个产假都“泡”在伤口处理上。

6.尽早下床活动

只要体力允许,产后应该尽量早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这样不仅增加肠蠕动的功能,促进子宫复位,而且还可避免发生肠粘连、血栓性静脉炎。

7.不要吃胀气食物

剖宫产术后约24小时后,胃肠功能才可恢复,待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流食1天,如蛋汤、米汤,忌食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食物。肠道气体排通后,改用半流质食物1-2天,如稀粥、汤面、馄饨等,然后再转为普通饮食。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
白癜风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wth.com/wadwh/15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