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娩有许多好处:出血少、恢复快、产后并发症少、特别是对新生儿建立正常的呼吸很有帮助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母婴并发症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分娩方式,因此,现在有些人因为怕疼,能够自然分娩而去追求剖宫产,这是不可取的。剖腹产不仅费用高而且还要冒手术和麻醉的风险,手术以后的并发症也多,特别是新生儿容易发生湿肺等并发症。而且胎儿没有通过产道的初步训练,长大以后出现学习困难的比较多。建议各位妈妈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我的预产期到了吗
如果一个妇女的月经周期比较准确,那么从月经来潮的那天计算到胎儿成熟正好需要天,这样从最后一次月经来潮的月、日算起,加上天就是预产期了。如果按公历计算天相当于九个月七天,故而末次月经的日期在月份上加上九,日数加上七,即可得出预产期。
物质准备
1、中国传统分娩最初日子里是不能洗浴的,应该不是那么严格(除非特殊情况),所以分娩前干干净净洗个澡是很必要的。
2、住院费
3、多备几条棉质准备换洗的内衣裤,卫生纸、餐饮用具,有些产妇喜欢准备干净床罩,哺乳背心,适量的婴儿用品
自然分娩的四个因素
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若各因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经阴道自然娩出,为正常分娩。正常分娩依靠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体外,同时需软产道相应扩张和足够大的产道让胎儿通过。而产力受胎儿大小、胎位及其与产道关系的影响。此外,还受精神心理因素影响。
产力是分娩三因素之一,是将胎儿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统称腹压),和肛提肌收缩力
宫缩:宫缩强度随着产程进展逐渐加强,由刚临产时持续30秒间歇5-6分到宫口开全后持续60秒间歇1-2分。
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统称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主要辅助力量,同时协助娩出胎盘。
肛提肌收缩力:协助胎头及胎盘娩出。
先兆临产
宫缩:分娩前1-2周,孕妇腹部会有一阵阵向下坠的感觉,偶尔伴随轻微的疼痛,这种不规则的子宫收缩就是阵痛。最初的阵痛不太有规律,如果逐渐变为规律阵痛即开始临产了。
见红:临近预产期,经阴道排出少量血液,与宫颈管内的黏液相混排出,称为见红,但不应超过月经量。--是临产开始的比较可靠的征象。
破水:孕妇突然感到有较多的液体从阴道流出,不可控制,应立即躺下,抬高臀部,医院。
正常的产程有多长
孕妇需经历三个产程,约需十几个小时才能结束分娩。
总产程即分娩全过程,是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胎盘娩出。分为三个产程。
1、第一产程: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为止,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
2、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也有长达一小时。
3、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约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催产素的使用
大家知道人类分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如果能够自然临产,宫口自然开全,胎儿自然从阴道娩出,那是最理想的了。但许多情况不能等待孕妇自然发动宫缩,而需要结束妊娠,这时医生就需要用药物来干预产程了,规范使用催产素是安全的。
产程中的饮食
产妇的分娩过程是一个重体力的劳动过程,约需10多个小时,能量消耗很大,产程中产妇进食少会导致宫缩乏力,产程进展缓慢,应该加强产妇营养。但产妇由于宫缩难以忍受,食欲不振,故应少食多餐,高能量、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牛奶、酸奶、瘦肉稀饭、面条、鸡蛋、巧克力、水果等,并注意补充足够水分,以免引起脱水。
怎样减轻疼痛
1、临产早期:自由体位,鼓励下床活动(异常情况除外)。
2、宫缩加强后:体力差的产妇可侧卧,两腿间夹软枕。产妇也可两腿分开跪下,双手俯撑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来回倾斜骨盆,宫缩间歇全身放松,身体向前,把头放在两臂上休息,也可借助椅子等工具,同时运用呼吸法。
进入第一产程时:进食要少量多餐,注意摄入足够水分,以保证精力和体力充沛。宫缩不强且未破膜,可在病室内走动,有助加速产程进展。
1、可运用按摩和呼吸调整法。
2、每2-4小时排尿一次,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胎头下降
进入第二产程时:要听从接生人员的指导,有节奏地屏气用力,推进胎头逐渐下降,千万不可使蛮力急于求成,双足瞪在产床上,双手分别握住床旁把手,当宫缩来临时,深吸一口气,然后随着宫缩做解大便样向下饼气用力,持续时间越长越好,换口气再同样地用力。要保持身体在一条直线上,不要随意移动身体,尤其是在助产士接生的过程中,不能任意用力。宫缩间歇时,要放松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当胎头即将娩出时,产妇一定要按照接生人员的嘱咐张口哈气,在宫缩间歇时向下用力,以免造成会阴裂伤严重。
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顺利分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