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使用的手术缝线,你了解多少

临床常用的缝线,你知道哪些?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

什么是缝线?

外科缝线将分离的组织联合在一起,保持伤口闭合,支持其愈合,减少感染几率。

选择缝线的标准有哪些?

尽量选择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小的无菌单股可吸收缝线。

外科缝线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延续数千年,取材于天然材料

公元前年前,用动物的韧带,毛发及麻绳等进行缝合,也有使用甲壳虫或蚂蚁进行缝合的,但是感染的几率较大。

年Galen首先采用丝线结扎血管,Halsted对确立丝线在外科缝线中的地位起到了很大作用,至今认为应用最广泛的不吸收缝线。

-年,英国外科医师Dr.Listert提出开刀的无菌技术,缝线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铬制羊肠线是临床第一种可吸收缝线。

-年,玻璃罐装缝线出现,但是无菌效果不佳;

年,聚合物缝线出现;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按外科手术要求合成缝线

年,出现首根人工降解的缝线,美国DG公司推出PGA缝线,年,杜邦公司推出PLA缝线,年,Ethicon公司推出聚对二氧环己酮(PDS)缝线,年,推出了PGLA缝线。

缝线分类

按吸收度分为:可吸收缝线、不可吸收缝线。

可吸收缝线:天然可吸收缝线由机体的消化酶进行消化-肠线(处理、未处理),合成可吸收缝线通过水解方式进行降解,引起组织的反应轻微-PGA,PGLA等。

不可吸收缝线:丝线,亚麻线,尼龙线,聚丙烯等合成类。

按编制工艺:单股及多股

单股缝线表面光滑,易于穿过组织,适用于缝合污染的伤口,但是结节稳定性差;

多股缝线是由编制而成的,又分编织与双股,通常带有涂层,缝线结节牢固性高,但不宜用于感染伤口。

缝线常见参数

张力强度:将缝线从其横断面断裂所需的力量,缝线打结后的张力强度是原来的1/3。

组织反映:因异体物质而引起的炎症反应,通常在第2-7天出现;

弹性强度:指缝线在被拉伸后恢复原始状态和长度的内在能力。

可塑性:指材料伸展时膨胀,当变性张力不存在时,其回到原始长度的趋势下降的特征。

记忆力:指当缝线被操作后回到其从前状态的内在能力,反应缝线的硬度。

缝线常见参数-张力强度

将缝线从其横断面断裂所需的力量,缝线打结后的张力强度是原来的1/3。

缝线常见参数-降解时间

降解时间:张力降为缝线原始张力的百分数(通常为50%),仍可以维持伤口闭合的张力强度的时间。

短效缝线7-13天

中效缝线14-21天

长效缝线22-40天

伪单股不可吸收缝线2-4年

完全吸收时间即缝线在体内被完全吸收的时间。

缝线的常见参数-缝线规格

目前,主要有两种缝线规格认证标准:USP(美国药典)及EP(欧洲药典)

USP标准:用N/0表示,N值越大,表示缝线越细,但不表示缝线具体直径大小,中国采用。

EP标准:单位为0.1mm,数字越大,表示缝线直径越粗。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zhangchicheng

yxj.org.cn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比较好
福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wth.com/ways/64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