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网站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yangfengjiao
yapot.cn年4月8-9日,由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和医院举办的“首届南方功能泌尿外科高峰论坛”在南方医科大学枫林堂国际会议厅隆重召开。
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宋波,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及神经泌尿科主任廖利民,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王东文,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许克新,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龙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郑少斌,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吴芃,广州医院妇产科主任张晓薇,医院妇产科刘萍教授等国内著名泌尿外科、妇科、结直肠外科、影像学、临床解剖学等余名权威专家荟萃广州,共同交流和探讨功能性泌尿外科疾病的相关问题。大会执行主席、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委员吴芃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妇产科网、家庭医生在线、e院通对会议进行了全程报道。
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郑少斌在会上表示,近年来,LUTS(下尿路症状)、排尿障碍、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慢性盆腔疼痛、盆腔器官脱垂等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随着功能泌尿外科学(FunctionalUrology)对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及诊疗技术不断革新,多学科联合的功能泌尿综合诊治团队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此次“南方功能泌尿外科高峰论坛”汇聚各学科权威专家围绕功能泌尿外科,系统梳理和深入讲授近年来解剖学、影像学、尿控学、神经泌尿学及盆底学相关知识和临床进展、手术要点,从零开始,步步深入,由解剖到手术,从理论到临床,共开展了5个专题、20场讲座,为广大临床医学学习和讨论功能性泌尿外科疾病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
精彩学术专题分享:
专题一:LUTS及神经源性膀胱
宋波教授:OAB诊疗中应重视的部分问题
OAB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临床医生通常会处方M受体拮抗剂作为一线药物,但疗效却有较大差异。围绕这一现象,医院泌尿外科宋波教授着重为我们解释了OAB临床药物控制疗效不佳的原因及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宋教授介绍,年AUA/SUFU指南明确指出,缓解患者症状为治疗OAB的目标,药物治疗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现并无指南明确说明使用各类药物的应用时间。为此,宋教授为我们总结了他在临床OAB治疗上总结的经验。首先临床工作者要树立四大观念:第一,多数要长期用药;第二,注重M受体拮抗剂与膀胱训练同步进行;第三,注重与精神行为药合用;第四,注重与医患沟通。
至于OAB治疗中抗胆碱药物的应用时间,已发表文献上多建议6周到数年的观察时间,可查到的指南中最短的治疗随访时间为4周,而宋教授的个人经验是1个月随访1次,单次排尿为最重要的评估指标,只要无严重副作用应坚持用药,若仍无效换可选治疗。因现各国指南都比较明确的是膀胱训练为OAB的首选治疗,故M受体拮抗剂与膀胱训练同步进行可有效提高OAB治疗效果,然而其难点在于患者对于膀胱训练的理解力和依从性不高,从而造成治疗效果不佳,故临床工作者应就此方面对患者反复解释、多次强调以确保疗效。临床证明OAB特别是以夜间症状明显的患者,合理应用精神心理药物,有较好的疗效,常用多虑平、百忧解、安定等镇静、抗焦虑、安眠药,但因所有精神行为药物说明书上都没有说明适用于OAB的治疗,故就用药和患者的解释工作很重要。而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时需要给患者建立如下观念:OAB为功能性疾病而非危害生命的疾病;OAB为慢性病需要坚持治疗;正确的排尿行为及其必要性;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至于OAB诊疗方面的主要问题及难点主要是诊断不正确和治疗措施不得力,尿路感染、腺性膀胱炎等疾病都应与OAB相鉴别,而多模式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最后,宋教授强调,许多盆腔脏器病变均可产生OAB症状。
廖利民教授: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与治疗
廖利民教授是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及神经泌尿科主任,对于泌尿系统的神经调控机制及神经源性膀胱治疗方法上潜心研究多年,于神经泌尿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走在了国际前沿。此次论坛廖教授介绍:通过功能MRI成像研究,发现人体大脑双侧前额叶、颞叶、扣带回等区域都参与了排尿功能的神经调控,而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功能MRI结果显示,其大脑上述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由此功能MRI能够成为诊断神经源性膀胱的辅助检查之一。廖教授还强调了影像尿动力学可直观反映出输尿管反流、上尿路扩张等现象,故为神经源性膀胱重要评估方式。在治疗方面,重点为重建膀胱的储尿、排尿功能。可选择药物治疗、膀胱扩大术联合间歇导尿及植入电调节、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方法。主张最大限度利用患者膀胱残存功能,减少创伤性手术的进行。
王东文教授: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近年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提高,且糖尿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就包括神经源性膀胱,已成为值得中医怎样治疗白癜风白癜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