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是最好的学习,分享更是一种美德。
青,如果喜欢本文,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护士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白衣天使,她们在病人眼里是爱的化身,美丽的天使。然而,“天使”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苦和累。
护理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只有简单而又平凡的重复,打针、发药、铺床、输液,她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这样细心地呵护生命;交班、接班、白天、黑夜,她们在劳累中把握着生命的轮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劳,换来一个个病人治愈康复,这是她们最大的功劳!护士节即将到来,让我们向她们致敬,一起来读读平凡背后的感人故事。
第一声啼哭让我们快乐---“最开心的事就是听到孩子的哭声,那哭声带来的是一大家人的喜悦。”梁静,33岁,已有15年的助产经历,她已不记得双手捧起过多少个呱呱落地的婴儿。
梁静在查看新生儿的情况
卫校毕业后,梁静医院上班,从事助产专业,从为孕妇听胎心音,到观察孕妇产程,为新生儿包扎脐带、称体重、打预防针、戴腕带,梁静学得认真、干得仔细。因为好学,几年后她又考取了助理医师。
与普通护理专业相比,助产专业性更强,也需要更强的责任心。与其他科室相比,妇产科护士还面临一些工作中的特殊性,例如急诊多、夜班多、风险大。随时都会有孕妇到来,有的偏远或流动人口孕妇孕检做得少,危险因素也相对会多,而且孕妇分娩多在夜间。
在该科护士长许永红眼中,这些护士都很不容易,要经常倒班,为了干好工作,经常顾不上老人和孩子。
与别的病房相比,产房有特殊性,既不能开窗,也不能开空调,有的孕妇分娩时间比较长,能达到5、6小时,还没等到孕妇分娩,一旁的助产士往往汗水湿透衣服。
“家人不能在身边,躺在产床上的孕妇,疼痛中最信任的就是我们,我们有责任用耐心帮助她们生产,减少疼痛。”梁静说,尽管大家已经见惯了孕妇分娩的场景,但对于孕妇来说,那或许就是前所未有的痛苦体会,孕妇疼痛起来,会控制不住翻滚,科里尽可能不会安排怀孕的助产士去产房助产。
在梁静眼中,自己从事的是一件有成就感的工作,伴随着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一个家庭就会充满欣喜和欢乐。谈及这些,梁静满是自豪和激动。
护士和患者沟通很重要---于军梅一天的工作从查房开始。“我们的白班是从9时开始,但一般我们医院,换好衣服后就要进行交接工作,了解病人的情况,然后再去查房。每天的工作流程都是如此。”于军梅说。
说话间,记者跟随于军梅来到了病房。“阿姨,您今天感觉怎么样?刀口还疼吗?来,我看看。”“嗯,恢复得挺好的,放心吧,过几天您就能出院了。”于军梅耐心地询问病人的情况。
于军梅(右一)和护士们一起查房
今年40岁的于军梅,年从甘肃玉门卫校毕业后,医院。在这里,她一干就是20年。“我刚来的时候被分到了急诊科,经常上中班和夜班。不过也就是那两年的磨练,让我的静脉穿刺技术还算可以。”于军梅笑着说。
年初,于军梅离开急诊室,来到了全院最为忙碌和辛苦的科室——重症监护室(ICU)。在这里,于军梅懂得了什么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和付出:“在ICU工作期间,每隔3天,我们就会上8个夜班,黑白颠倒,没日没夜地为患者护理。”
还记得年,当时有一个孩子从5楼摔了下来,造成了脑挫裂伤,病情非常危急。孩子在ICU室抢救了1个多月,总算是病情平稳了。随后,他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医院的医生在检查了他的身体后,由医院ICU护士护理和医生治疗的妥当,才能挽救这个幼小的生命。“听到这个孩子救过来后,我特别高兴,也很有成就感。也许就是这样的成就感,让我坚持到现在。”于军梅感慨地说。
于军梅说,护士的工作重复而又繁琐,加班和熬夜是常事,遇到怀孕或者生病,都必须坚持在岗工作,所以难免会疏于对家庭的照顾。
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护士们似乎不约而同地将天平倾向了工作,倾向了病人。
神经外科护士的“心术”---今年35岁的李海慧在神经外科的护士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3年,是这个科室的元老。
“脑出血、颅脑损伤、车祸造成的头部外伤、脑部肿瘤……神经外科接触到的病人情况都比较复杂,大多是卧床的病人,护理任务非常繁重。”李海慧说,作为神经外科的护士,要够“强”,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护理水平、较强的责任心和体能,还要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
李海慧正在给病人叩背
在神经外科做护士,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李海慧说,脑部受损的病人,尤其是脑部出血的病人,争取时间做手术特别重要。如果家人送来及时,护士在备皮(剃头发)、导尿、留置针穿刺等术前准备环节上足够争分夺秒,且保证在15分钟内让病人进入手术室,这样不仅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还有利于病人后期恢复。
手术后病人的专业护理任务更繁重,病人导管多,少则6条,最多时有十来条,包括进行营养输送的胃管、进行尿液引流的尿管、脑室外引流管等等。这些导管维系着病人的生命,所以要注意它们的变化,需要定时观察各条导管的量和颜色,要保持不脱管和导管通畅。因此,神经外科的护士需要特别勤快,要极为细心。
神经外科比较特殊,很多病人都是昏迷不醒,而有些外地来哈密打工的病人一时联系不到亲属,护士就得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做饭喂饭、处理大小便等。
当护士照顾得了病人,可是却照顾不了家人,这是常有的事。在她们的心里也藏着一份对家人深深的自责。“我们把所有的热情和时间都给了病人,对家人剩下的只有愧疚。”李海慧说。
骨一科护士们的苦与乐---8时45分,骨一科大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护士们开始交接班。
“早上好,昨天晚上睡得好吗?今天气色看起来不错哦!”护士易燕秋一边和2号病床的黄先生聊天,一边查看他摔伤的小腿。“还可以吧,就是躺着太难受。”黄先生回答。易燕秋听后,左手伸到黄先生的脖颈后,右手帮他掀开被子,在另外两位护士的协助下,将他翻过身保持侧躺,检查身下有无压疮。
护士在给病人做日常护理
“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工作除了打针、发药,就是健康指导、清洁、翻身等。我们科收住的病人大多都是因为摔伤和车祸,过来的病人大多没有清理卫生,所以我们在配合医生抢救过后,首先要帮助他清洁,擦血迹。再就是长期卧床不起,病人的皮肤会腐烂,为了避免生成压疮,我们每隔半个小时就得给病人翻翻身。”骨一科护士长白晓丽在接受采访时说。
去年8月的一天,一位病人因便秘服用了中药后“一发不可收拾”,无法控制地拉肚子,又因为腿部摔伤,行动不便,来不及跑到厕所,于是一天至少有5到6次会便在床上。情形是一片狼藉,连家人也情不自禁地想要远离,只有护士们担心更换床单不及时,会让病人起疮,总是在第一时间帮病人清理干净。
“工作中其实不仅仅是辛苦,有时还有很多委屈,有些患者受伤后,心情不好,不自觉地和身边人发脾气,那时候护士们就成为了最好的‘出气筒’。”骨一科医生李长涛说。
“能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喜爱真的不容易,能看到他们的笑脸,就是我们工作中最大的欢乐。”易燕秋说。
被患者需要,让我在病患中振作--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护士节,医院中医外科30岁的吴芳来说,这是她过的第十二个护士节,也是她被诊断患有扩张性心脏病后,过的第三个护士节。
吴芳在为患者艾灸
吴芳从18岁走出校门,医院上班。最开始是在内分泌科。年底,时常感到疲劳、乏力的吴芳被诊断患有扩张性心脏病,当时她的泪水禁不住地流下来。
家人都劝她辞职在家休息,吴芳在家里呆了些日子,心情却开始抑郁,不被人需要的日子空落落的。吴芳重新回到了护士岗位,成为了一名中医外科的护士。“工作以后心情好很多,领导同事都特别照顾我,夜班我上的少,重活她们也都帮我,我的心情很快就好起来了,心态也好了。”吴芳说到。
采访中,就见吴芳有乏力之感,问她为何要坚持,她说:“病人的认可,给予我力量,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64岁的赵先生刚刚做完艾灸,他告诉记者,“吴芳用艾灸、针灸、中药泡脚的方法治疗我的关节炎,现在好多了。而且她态度还特别好,关心病人。”赵先生说原来自己上楼梯膝盖疼得不行,得扶着东西,现在不用扶东西也能上楼了。
“病人的一句感谢,一个微笑,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他们的病好了,我们再累心里也是高兴的。”吴芳说。
患者的认可让我感到值---医院内科是一个综合性科室,病患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居多,以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等为常见病。
内科护士在为手臂浮肿的患者找血管
在内科说起王瑛,护士站内的护士都竖起了大拇指,护士长徐娟告诉记者,王瑛的耐心和细致从她去年照顾3个压疮病人中就可以看出来。王瑛回忆说,去年10月份,三个个压疮病人先后住进她的责任区,每个人一住就是10多天,只要是她的班,每间隔2小时都需要她协助病人翻身一次,翻身后要为他们擦洗、消毒、涂药等,像这种病人一般情况下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她免不了要为他们导尿、擦洗会阴,遇到大便失禁病人时,工作量就更重了。想到她平时自己对父母也不曾这样用心照顾,愧疚袭上心头,几次眼泪快要掉下来。两名病人身上的压疮结痂出院时,对她再三表示感谢时,她觉得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文图:程旭、戴王芳、宋玮、尤坤、郝婧、廖文衡、尹娅卿
我的昵称:瓜乡新青年
我的公号:hmdqtw
:点击右上“···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