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到底要冒多大的险转给你老公看看

近几十年来,孕产妇死亡率大大降低。人们渐渐习惯于“生孩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所以关于孕产妇有多少死亡风险的问题,很多人都没能充分意识到。因此,一旦新闻中出现孕产妇生产过程中死亡的消息,人们都感到震惊。其实生孩子的危险一直都在,从来不容忽视。

怀孕到生产有哪些危险事呢?医学名词字面上也许感受不到其危险性,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分娩时容易发生的“危险”!

1.宫外孕

宫外孕,说白了就是指受精卵跑到子宫以外的地方定居了。一般而言,宫外孕只要做到早就诊、早诊断和早治疗,就可以避免死亡。然而,在当今急救医疗体制不断完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宫外孕死亡的悲剧仍有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部分宫外孕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出现症状后没有及时就诊,待发生大出血、医院,已失去抢救时机,最终导致死亡。

在她们中,有的是因做“试管婴儿”后宫角妊娠,医生提出终止妊娠,而孕妇竭力保胎,当出现腹痛伴一过性晕厥时,家人还误认为低血糖,未予以重视。待4小时后出现神志不清、医院,腹腔积血已达毫升,抢救也为时已晚。

有的是因多年不孕,中医治疗后妊娠。当出现阴道少量出血时,请人在家注射黄体酮盲目保胎,出现了腰酸、腹痛、腹泻、持续便意、冷汗淋漓时,医院就诊,直至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全身无力才叫急救车,到医院时生命体征均已消失。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兆和子痫)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疾患,占全部妊娠的5%~10%,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约占妊娠相关的死亡总数的10%~16%,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主要症状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目的是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降低母胎围生期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母婴预后。

3.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分娩时子宫及全身骨骼肌收缩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脏,产后循环血量的增加,均易使有病变的心脏发生心力衰竭。同时,由于长期慢性缺氧,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和胎儿窘迫。临床上以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多见,尚有先天性、妊高症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等。

4.妊娠合并肺炎

妊娠合并肺炎是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肺实质炎症,常累及小支气管及肺泡,是妊娠期严重的内科合并症。在孕期虽较少见,但却是孕妇非产科感染的常见原因,也是非产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期肺炎易发展为菌血症或败血症,出现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可导致死亡。

5.妊娠合并糖尿病

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流产率、尿路感染的几率比普通孕妇高。可能出现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率增高等。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产后若干年发展成为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较高。

导致胎儿畸形率、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增加。妊娠糖尿病是产生巨大儿很重要的因素。容易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低体重儿。胎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增多。

6.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由于分娩时羊水进入到母体的血液循环中,羊水中有胎脂、上皮细胞等有形物质,即可以直接阻塞血管,又可以作为强凝物质,引起肺栓塞,严重的休克及血液不凝固的情况,使产妇发生不可控制的大出血。

羊水栓塞可以发生在妊娠的早、中、晚各期,一旦发生羊水栓塞,即使积极地抢救,仍然死亡率十分高,产妇的死亡率可高达80%。死亡的时间快到可从数分钟至数小时,约1/3的患者在发病半小时内死亡,另1/3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多由于肺血管栓塞引起,其余1/3死于血液不凝或肾功能衰竭。

羊水栓塞是产科最凶险的并发症,由于该情况在分娩前也常常不能预计,所以在分娩的过程中要严密的观察产妇,尤其是在有胎死宫内、巨大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收缩过强等情况存在时更要倍加小心。

7.肺栓塞

临床资料表明,孕产妇是肺栓塞的高危对象之一。国外报道,孕产妇在妊娠和分娩阶段发生肺栓塞的几率是同样年龄非孕产妇的5倍之多,而在产后发生肺栓塞的几率更高,往往超过妊娠期和分娩期。因此,无论是孕期还是产后都要警惕肺栓塞的发生与发展。

肺栓塞病情较重,大约20%—30%患者可因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而死亡,故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因此,一旦孕产妇出现可疑症状和体征,就要尽快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除吸氧、止痛、纠正休克和心力衰竭、舒张支气管等对症措施外,及时给予抗凝或溶栓治疗是关键,有望将病死率降至8%,个别严重患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终止妊娠。

8.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是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分娩期或妊娠期发生裂伤,为产科严重并发症,威胁母儿生命。主要死于出血、感染休克。随着产科质量的提高,城乡妇幼卫生保健网的建立和逐步健全发生率显著下降。医院已很少见到,而农村偏远地区时有发生。子宫破裂绝大多数发生于妊娠28周之后,分娩期最多见,目前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产妇病死率为5%,婴儿病死率高达50%~75%甚至更高。

9.胎盘早剥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轻型胎盘早剥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腹痛不明显,贫血体征不显著。重型胎盘早剥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或)腰酸、腰痛,其程度因剥离面大小及胎盘后积血多少而不同,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   

10.大出血(大都是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发生率3%到11%,平均7%。没怀孕时子宫很小,怀孕以后随着孩子增长而变大,子宫壁也被撑的很大,一旦孩子胎盘出去以后,重大的虚腔就有可能导致出血,短时间之内出血几千毫升,对于一般女性来讲,虽然孕期增加血容量也就不过ml左右,但几分钟一下出去几千,严重威胁产妇健康,所以产后出血目前仍然是世界上产妇死亡的第一原因。

11.感染(通常是在分娩后)

会阴、阴道、宫颈伤口感染:如会阴切开伤口感染,局部红肿、化脓,压痛明显,拆线后刀口裂开。

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炎:细菌沿胎盘剥离面侵入,发生在产后3~5天,恶露有臭味,子宫复旧不好,有压痛,重者发热、寒战。

盆腔器官的感染:炎症进一步扩散,可引起输卵管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于产后5天出现寒战、高热、下腹疼痛,输卵管和盆腔均可有脓肿出现。

盆腔腹膜炎和弥漫性腹膜炎:上述炎症进一步发展,使盆腔器官与大网膜、肠管之间互相粘连,病人表现寒战、高热、全腹剧痛、腹壁紧张而硬,用手下压腹壁疼痛难忍。

血栓性静脉炎:常发生在产后或手术后7~10天,病变在盆腔内的静脉血管,如子宫、卵巢及髂内静脉血管。病人往往寒战、高热,反复发作,持续数周,很难与盆腔腹膜炎区别。若静脉炎的病变在下肢,多发生在股静脉、胭静脉或大隐静脉,表现下肢疼痛、高热,局部静脉压痛或触之如硬条索状,使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肿,皮肤发白,习称“股白肿”。

脓毒血症及败血症:当感染的血栓化脓时,易液化脱落进入血循环,引起脓毒血症,多发生在肺部,一如肺脓肿、胸膜炎及肺炎。其次是肾脓肿,主要是左肾,患者可有蛋白尿、血尿及肾部疼痛。还可在皮肤、关节和脑部发现脓肿病灶,往往持久不愈,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炎症进一步扩散,引起败血症,全身出现中毒症状,昏迷、休克,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偏方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wth.com/wazz/66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