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问题多,是因为你的盆底肌受损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曾对产后6~8周的准妈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询问妈妈们在孕前、妊娠期及产后42天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和产后下尿路症状。调查数据结果十分惊人,例产妇中就有高达13.86%的妈妈在产后42天内至少一次出现尿失禁症状,除此之外不少妇女产后还会伴随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小腹坠胀,尿频、子宫脱垂等症状。所以产后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刻不容缓。

  盆底功能障碍对身体影响明显   正常人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也就是说这张‘吊床’的弹性变差,网内的那些器官无法继续待在正常的位置,那就容易出现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症状。

产科康复科:-

  顺产女性才需担心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不少女性选择剖宫产也就是担心顺产后会致使阴道松弛难道之后顺产的才需要担心盆底功能障碍问题吗?   其实,“妊娠、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孕产期体重的增加等因素都是盆腔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不少剖宫产女性也会出现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问题,需要做盆底康复训练。

产科康复科

  产后42天,是盆底修复最佳时机   目前来看,大部分产后患有盆底障碍性疾病,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产后42天大部分产妇的恶露已排净,会阴裂伤及产道粘膜破坏已基本愈合,盆底肌张力恢复,身体各部分机能在逐渐恢复。所以在产后42天进行盆底检查和评估后,应及时开展康复训练,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尿失禁及脏器脱垂疾病的发生,更好的恢复产后阴道状态,提高性生活质量。   其实在妊娠期,女性就有必要学习如何准确定位肌群、正确收缩,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地进行盆底训练。因为随着妊娠发展,子宫慢慢增大,盆底承受的压力和损伤也与日俱增。   那么具体如何预防和降低盆底功能障碍的风险呢?   1、电子生物反馈: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物信息原理,凭借高科技的治疗仪,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病人采用不同频率、不同脉宽、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不同效果的生物反馈模式,结合场景反射的训练,唤醒被损伤的盆底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并增强阴道紧缩度,提高性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预防、治疗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等盆底障碍性疾病。   2、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原理是通过神经肌肉刺激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使盆底肌肉强度和弹性增强,同时反射性抑制膀胱兴奋,使尿失禁得到完全控制。   3、运动治疗:①凯格尔训练(Kegel):有意识的对耻骨—尾骨(即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群进行自主性的收缩锻炼。反复进行缩紧肛门的动作,每次收缩不少于3s,然后放松,连续做15-30min为一组锻炼,每日进行2-3组,6-8周为一个疗程。②利用thera-band(弹力带、弹力球、振动棒)进行锻炼。   4、膀胱训练:指导患者记录每天的饮水和排尿情况,填写膀胱功能训练表,有意识的延迟排尿间隔,最后达到2.5—3小时排尿1次,使病人学会通过抑制尿急而延迟排尿。   5、生活方式干预:减轻体重、生活起居规律、避免强体力劳动等。   以上就是有关产后盆底肌恢复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注重自己的盆底肌健康,遇到尿失禁、产后疼痛等相关问题及时就诊治疗。









































白癜风会治好吗
中医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wth.com/wazz/6950.html

当前时间: